• 索 引 号:QZ00102-0300-2021-00062
    • 备注/文号:泉发改〔2021〕31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发改委
    • 公文生成日期:2021-01-29
    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泉州市发改委 时间:2021-01-29 13:02

    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发改部门,机关各科室,委属各单位:

    经研究,现将《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0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0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要点

     

     

    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129      

    (此件主动公开)

    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要点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发改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和省委八项行动部署要求,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坚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继续转型攻坚、补好短板,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发展改革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和新成效。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159亿元,增长2.9%,迈进经济总量超万亿城市行列;三次产业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4123.91亿元,增长3.2%,占GDP比重突破40%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火速抽调64名党员干部参与全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口罩保供、驻村工作队和动车站检疫组,协助做好地区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复工复产。成立口罩保供领导小组,从零开始,牵头推进企业转产、新建和扩能口罩生产,组织做好医用口罩产能储备筛选确认,实现口罩现有日产能1941万个、周产量3087万个,得到省发改委充分肯定并下达正向激励资金200万元。成立应对疫情稳定经济运行工作小组及粮油供应、市场价格管理等八个专项工作组,研究制定市场价格管理和粮油供应应急预案,强化价格监测及分析预警,有效平息正月初一个别县(区)发生的大米抢购现象,协调推动粮食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全力保障粮油市场供应。疫情期间项目攻坚纳入指挥部提级调度,开设应急项目审批专窗,加强项目网上审批辅导,组建工作专班28个,召开协调会或会商会100多场,逐个项目调度解决工人进场、跨区域土方车运输、火工品供应等难点堵点问题300多个,有效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相关成效做法获得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行文推广。

    (二)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1.加强经济运行调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和省委八项行动部署要求,先后开展破解五难、促六稳”“六保追赶行动、畅通内循环秋季攻坚行动和年终冲刺等活动,有序组织复工复产,全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经济呈现先降后升、加速追赶、企稳向好“V”字形运行态势。

    2.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牵头开展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重大战略研究,配合开展产业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等课题研究,形成一系列成果,为十四五编制工作奠定基础。坚持问计于民,征求收集意见超千条,通过发改委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从网民建言留言中整理建议125条,并予以充分吸纳。注重项目争规列盘,策划、征集市级十四五规划项目2509个、总投资3.56万亿元,加强与国家、省上沟通对接,积极争取列入上级项目盘子,纳入省项目储备盘子项目1336个、总投资1.76万亿元,约占全省1/5,为推进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3.坚持多措并举稳投资。编制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投资力度,积极沟通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争取中央、省级预算内资金16.59亿元,增长31.9%;获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需求154.72亿元,居全省第三位,有效缓解项目资金缺口难题;148家企业入选国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争取中央专项再贷款15.23亿元。

    4.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扎实开展项目攻坚2020”提速行动,482个在建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49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5.3%,泉南国家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国省干线横七线、石狮建新轮胎等96个项目开工建设;中化乙烯及炼油改扩建、泉港百宏、晋江二体等98个项目建成。二是开展五个一批扩张行动,列入省五个一批项目4349个、总投资3.05万亿元,本年度新增项目1398个、总投资7495.1亿元,其中产业投资占七成以上,包括晋华、三安、中化乙烯、百宏系列、九牧系列等5个百亿元以上在建龙头。三是开展新基建新经济基地比拼活动,牵头策划推进时空产业、芯谷半导体等13个基地,新增项目141个、总投资309亿元。四是开展项目年底冲刺一线活动旬活动,梳理问题760个,由市四套班子领导到挂钩县(市、区)督促协调,已办结问题513个、办结率67.5%五是组织拔钉清障、清明坟墓征迁、用地报批等专项攻坚,福厦客专南安海西石材城、兴泉铁路南安武灵宫、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最后1宗房屋等一批久拖未决项目征迁取得突破,福厦客专、兴泉铁路泉州段全年完成投资55亿元。六是积极协调解决问题,按照周汇总、月协调、季调度要求,收集重点项目100多个、问题200多个,发出函商、提醒单106份,跟进召开协调会32场。

    5.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一是编印2020年《泉州市投资指南》《泉州市重点招商项目册》,摄制泉州招商宣传片,策划重点招商项目215个,总投资3852亿元。二是组织3场重大项目集中云签约活动,累计签约项目超300个、计划投资超2500亿元。三是组建市招商工作协调组办公室,精准高效开展洽谈对接,全市签约项目483个、总投资3754.5亿元;开工220个,开工率45.6%;投产99个,投产率20.5%。仅秋季招商季就签约项目273个、总投资2119.3亿元,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任务数的近4倍,其中我委分工负责的石化产业链招商签约项目19个、总投资767.3亿元,占36.2%四是开展项目对接洽谈和协调跟进,牵头推进中纺院绿色纤维产业化项目、桐昆化纤项目、北京科复时代新型数字显示产业基地项目、中科数遥信息技术公司全球商业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网及空天大数据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项目已转化落地。

    (三)持续推进产业提质增效

    1.加快推动工业发展。牵头推进全市16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的评估、修订、整合提升,报批《湄洲湾(泉港、泉惠)石化基地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工业发展规划指导。组织开展汽车、地条钢、尾矿库等工业领域专项整治,抓好重点行业发展监管。协调服务中化三期、联合石化乙烯扩建等项目前期,加快中化泉州乙烯、百宏PTA等项目建设,重点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实施。

    2.加快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一是组织推进2020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实施规划研究、千亿产业、项目带动、发展载体、消费贡献等五大提升行动,滚动推进服务业百大项目建设,125个项目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3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16.5%二是认定6个园区为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累计23个园区获评。三是组织策划生成一批冷链物流、港区物流项目纳入省级盘子。四是推进千家服务业企业增产增效工作,实施百千重点产业增产增效行动,筛选确定1000家市级第三产业重点扶持企业,其中210家企业纳入省级服务业盘子,建立健全服务小分队、领导挂钩、协调推进等工作机制,举办银企对接、人才云招聘等活动,强化纾困帮扶,千家重点扶持企业完成年度营业收入3923.18亿元,超过年度增产增效目标13个百分点。

    3.加快推动高新技术发展。一是组织参加第十八届中国·海峡创新成果交易会,策划举办新材料项目、陶瓷产品设计等专题对接活动,对接合同项目784项、总投资367.2亿元,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80多项。二是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组织申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集成电路、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集群建设方案通过专家初审。三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编制《泉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依托金石能源等龙头企业申报组建新能源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规划建设新能源创新发展产业园区。四是推动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6·18协同创新院陶瓷产业技术分院获批成立,高效太阳电池装备与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国家发改委委托的中咨公司评审,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所电机驱动与功率电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顺利通过验收,晋江市获批第三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五是推动产业重点项目建设,铁拓机械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成套设备、三安半导体氮化镓基第三代半导体外延材料、海峡石墨烯研究院石墨烯生物传感器等产业化项目通过验收,三安高端半导体系列项目完成投资超120亿元,晶安光电三期、中科生物一期项目完成建设。

    4.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发展一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永春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方案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评审并转报国家发改委,争取纳入全国第三批示范园名单。二是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6个省级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60.6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2.8%。加快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永春县、德化县、晋江市3县(市)列入国家发改委县城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共策划项目141个、总投资186.71亿元。三是协调推进在建农业重大项目建设,白濑水利枢纽工程C2标段大坝开工建设,七库连通工程、晋江防洪工程(二期)等一批水利项目均超序时完成投资计划。四是加强重点农业项目的谋划储备,围绕省、市确定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谋划储备项目38个、总投资422.2亿元。

    (四)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1.推进经济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一是制定经济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工作要点,重点推进国资国企、财政、教育、医药卫生、养老保障等领域改革,作为全省唯一的城市申报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二是积极争创产教融合、医疗、养老、托育等社会领域改革试点城市,泉州作为全省唯一的全国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上报国家发改委;持续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南安市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22块场地建设;推进晋江与上海六院合作共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入选福建省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名单并转报国家发改委;省政府与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签署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协议,市第一医院与北京天坛医院共建神经外科区域医疗中心、市中医联合医院与上海龙华医院共建中医肿瘤区域医疗中心持续推进。

    2.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一是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提质、惠企政策线上宣传、最具获得感十大举措评选等系列活动,推行电力工程占用挖掘道路一窗式联审的做法获得全省行文推广。央视发布《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年度报告》中,泉州市跻身百座经济活跃城市排名第15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细化梳理、数据汇聚共享及一件事集成改革,协调推动一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区域通办、异地可办。三是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积极推进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已成功授信666笔,授信金额达10.68亿元,截至202011月,泉州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名上升至第21

    3.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是在全市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中试行电子投标保函,为企业减负投标保证金250多亿元,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活力。二是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同步向信用信息库推送招标公告、中标公示等招投标交易信息,推进工程领域招投标在线监管。三是规范完善政府采购流程,完成政府采购活动9416宗,成交金额3.17亿元,节约资金731.34万元,节约率为6.16%,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企业复工复产。

    4.加强服务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咨询工作。全年完成政府投资项目评审62个,涉及投资额约166.48亿元,其中概算审核节约投资3.23亿元,节约率9.5%

    (五)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海丝先行区建设走深走实。一是制定泉州市推动丝路海运发展措施,5丝路海运航线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4万标箱;泉州湾航道二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加快推动石湖、锦尚作业区泊位工程等一批海丝互联互通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中意两国双园项目建设。二是优化外资营商环境,吸引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来泉投资项目28个。三是成功承办国家发改委共建一带一路”2020年重点工作推进会并获国家发改委致函肯定。

    2.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制定泉州市生态文明建设2020年度实施计划,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安溪县入选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永春县入选国家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德化县入选福建省第三批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河长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司法等多项改革经验获省上乃至中央复制推广。二是全面总结评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五年建设实施成效,进一步挖掘梳理改革亮点,探索形成全流域系统治理、永春全域生态综合体模式等11项改革创新成果。

    3.积极推进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一是制定泉州市加快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推进方案,与厦门发改委联合编制印发《厦门-泉州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前期研究报告》,《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已完成编制单位招标及规划思路研究。二是制定推进厦泉经济合作区建设联合招商机制,成立由厦泉两地商务、工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招商工作组。三是厦泉(安溪)经济合作区已引进企业45家,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梅列园)入园企业10家均已开工建设,明溪-鲤城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已入驻企业61家,泉港宁化山海协作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8家,长汀县晋江工业园已入驻企业32家。四是加快推进我市纳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重大项目31个、完成年度投资超325亿元,其中泉厦漳城市联盟路建成通车,泉港百宏年产25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等项目完成建设。

    (六)持续改善增进民生福祉

    1.持续深化价格管理。一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发改委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用水价格等政策,减轻企业成本负担约12.07亿元。二是加强价费管理,核定一批涉及教育、交通、旅游景区等价格。发挥价格成本监审作用,核减不合理教育成本费用3677.39万元,为科学管价提供了合理的成本依据。三是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开设108家政府平价商店,群众受益1122万元。认真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向全市困难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近7733.26万元,惠及约118.68万人。四是认真做好涉案、涉纪、涉税价格认定和价格争议调解处理,受理价格认定2462件,标的金额4.32亿元,晋江市价格认定局被国家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评为“2019-2020年度全国价格认定工作先进机构

    2.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一是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泉州市在2019年度全省责任制考核获评优秀等次。二是调整增加粮油储备规模,依法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和粮储(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加大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投入,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粮食系统内原粮卫生指标抽检合格率100%三是全市新建8个储备粮库建成投入使用,加强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持续抓好军粮供应。四是积极开展粮食产销协作,主动参加第三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暨第十六届粮洽会,签订粮食购销需求67.93万吨,为历年之最。五是完成224万多件救灾物资的采购、储备、管理任务。

    3.深化对口支援工作。指导和督促落实援藏援疆援宁任务,筹集并拨付对口支援资金22489万元,实施援建项目90项,帮助对口支援地区引进产业项目53个、总投资86.13亿元,促成6206人稳岗就业,十三五援建任务圆满完成,5个对口支援贫困县(区)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实现清零,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荣获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七)全面增强党对发展改革工作的领导

    1.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活动,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履职尽责。

    2.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省、委主体责任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到位,在全委开展岗位廉政风险点排查及等级评定工作,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全力支持驻委纪检监察组开展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建立干部培养选拔常态化机制,严格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选拔任用一批优秀年轻干部。

    3.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实为基层减负各项措施,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工作作风,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查及综合整治,认真办理省、市领导批示交办事项,高质量办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112落实人才工作责任制,实施人才港湾计划,牵头开展石油化工、新能源产业人才发展研究。

    二、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关键之年。我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着力增强风险意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当好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主力军,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一)坚定不移抓规划、推项目、促投资,夯实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基础

    1.积极开展政策规划研究。一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年度计划。进一步落实十四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展战略、重大布局、重点举措等,持续生成项目,纳入年度计划滚动实施。二是做好专项规划。组织做好42十四五专项规划,直接负责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和改善公共服务等8专项规划编制,密切跟踪国家和省各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动态,争取更多项目事项纳入国家和省规划盘子三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围绕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建筑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出口商品总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等一揽子经济目标任务,密切跟踪监测全市经济运行情况,重点监测宏观环境变化、主要指标变动、重点项目推进、政策措施落实等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2.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抓重点项目。建立重点项目汇审会核、进度评价机制,将重点项目作为稳投资的支撑,扩大重点项目盘子和投资规模,加快形成项目滚动发展态势。倒排投资计划统筹市直部门和跨区域重点项目,科学排定年度、季度投资计划,细化分解项目建设任务,确保全年市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00亿元以上。倒排开工计划对新开工项目逐一倒排审批时间节点计划,倒逼审批部门靠前服务,确保新开工泉州环湾快速路石狮连接线工程(二期工程)、泉惠石化工业区热电联产项目、惠安县医院分院、中化泉州大型深加工项目(一期)、鲤城火炬电子泉州智慧总部基地等90个以上。倒排进度计划对竣工项目按月倒排投资和形象进度计划,倒逼加大设备、施工投入,确保新建成(部分建成)兴泉铁路泉州段、海西天然气管网德化支线工程、泉州市区应急备用水源桃源水库至金鸡水厂输水管道工程等90个以上。二是五个一批实行一月一亮晒,亮晒各地固投增长、重点项目进展、五个一批项目推进等情况,重点比增长、比进度、比开工、比投产。每月通报项目完成情况,分析项目结构亮点和不足,调动各方块互学互鉴、比学赶超。每半年对五个一批项目进行全方位评比,把各地新增产业项目的总投资与GDP在全市的占比挂钩起来,通报表扬一批项目攻坚优秀集体和个人。三是抓协调调度。坚持落实周汇总、月协调、季调度的协调调度机制,确保全年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12场以上。分级调度推进事先梳理问题,能够解决的通过问题报告(提醒)单商请协调,牵涉面广的先行召开专题会调度,未能解决的再报市政府重点项目月度调度会专题研究协调,重大疑难问题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协调解决。问题销号推进重点跟进工期安排不合理、征迁难、进度慢的重点项目,加强议定事项、滞后项目、问题项目的跟踪落实,每月视情销号定期通报进展情况。一线协调推进每月确保有三分之一以上时间在项目一线开展工作,重点督促线性、跨区域和市直等项目,重点聚焦征迁和审批2大环节,下节点定目标对久拖未决问题事项适时联合市效能、督查部门介入。四是抓项目攻坚。保持持续攻坚态势一季度组织春季攻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用地报批行动、招商季、企业稳产扩能等专项行动继续对13个新基建新经济基地开展比拼活动二季度组织开展清明坟墓征迁攻坚组织更有针对性的政银企项目对接活动,会同财政、金融等部门和业主单位组织拼盘三季度组织开展征迁久拖未决拔钉清障专项攻坚月,全力破解征迁难题开展重点项目增投行动四季度组织开展薄弱指标追赶行动五个一批项目扩张活动。

    3.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一是继续争取国家、省支持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应对困难复杂的外部因素,加快推进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前期和储备工作二是组织开展2021年市、县两级政府投资项目三年计划、年度计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发挥市、县两级政府投资资金效益,推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实施。三是对照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和省级预算内资金投向,特别是县城补短板强弱项聚力推进的4方面17项公共领域建设任务,积极组织各相关部门策划生成项目,做好申报准备,争取更多项目获得上级资金支持。

    4.扎实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活动。发挥市招商工作协调组办公室协调作用,督促各招商责任主体深化走出去”“引进来”“线上招”“线下促协调全市举办大型产业链专题招商推介活动10场以上,对接引进产业链重大招商项目100个以上,全部签约项目累计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开工率50%以上。一是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重点围绕四新八老十四五时期市重点发展产业,依托各产业链招商专班加强研究策划,生成产业链上下游目标客商库、主动上门招商。重点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重点区域招商,加强与市政府驻外机构招商联动,畅通与工商联、异地商会互动联络,动员引导乡贤返乡投资。二是拓展招商渠道。拓展央(企招商、网络招商、第三方招商、社会化招商等新模式,充分发挥各方招商积极性和成效三是数字化招商。搭建集门户宣传、项目管理、载体资源、落地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制作招商宣传片、PPT、服务手册,收集市县两级园区、土地、厂房、楼宇、孵化器、加速器等载体信息,进一步夯实招商工作基础、提升招商实效。四是推动项目转化。建立健全招商项目流转交办、研判、推进落地机制,完善专家咨询评估运作机制,依托在谈招商项目库和签约项目库,跟踪督促、快速推进在谈转签约,签约转落地。继续推进与北航天宇锦吾航空专用新型材料、北京宇极氟化工项目、中海油福建分公司泉州销售中心等一批意向项目的深化对接洽谈,促成项目尽快转化落地。

    5.加大项目协调服务力度。一是扎实推进铁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铁路建设,争取泉州全年完成铁路投资50亿元,确保兴泉铁路泉州段今年底建成做好兴泉铁路货车外绕线置换既有漳泉肖铁路泉州市区段谈判工作,力争完成协议谈判并报国铁集团批复;全力推进福厦客专建设,推进下江村隧道改路基段施工进度,确保2022年开通运营。重点谋划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前期工作,争取今年完成可研、开展初步设计等工作。密切关注国家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政策动态,继续加强沟通汇报,争取我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报批取得重大突破。继续跟踪推进南昌至厦门(福州)高铁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十四五建设规划,争取尽快启动前期工作。二是加快推进公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泉州至梅州高速公路(泉州段)、晋江机场扩能改造工程、泉厦金通道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新谋划沙厦高速扩容工程、昌厦高速公路等一批项目,争取列入国家和省级盘子,获得政策支持。三是加快推进能源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惠安2×660MW热电联产(B区)项目、神华福能三期等重大能源项目前期工作,争取纳入福建省能源规划,尽快启动实施。加快推进海西天然气管网德化支线工程项目建设,力争6月底前投产。加快泉州西三线天然气高压管网利用工程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尽快建成运营。

    (二)坚定不移延链条、壮集群、优平台,厚植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支撑

    1.推动实施产业链转型升级。一是协调推进16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实施,加快九大千亿产业集群改造提升,策划生成一批建链强链补链的重大产业链招商项目,继续深化强链建链补链工程。二是加快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快落地实施、投建投产,推进逸锦新型功能性纤维项目、百宏化纤系列项目等重大工业项目顺利投产;国亨化学丙烷脱氢及聚丙烯项目、香江生产热塑性弹性体橡胶、石大胜华新能源材料等项目加快落地开工建设;中化三期炼化一体化项目、中化化纤项目、福建联合石化乙烯扩建项目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突破。推动三安半导体、慧芯激光高端芯片、中科光芯、科华中盈石墨烯新材料、HDT高效太阳能电池5GW生产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加快项目的投产达产进度。

    2.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质增速。开展第三产业提质年活动,一是推动规划研究高质量推动金融、文化旅游、综合交通等第三产业领域专项规划抓紧编制并印发实施。研究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发展相关政策,制定泉州市推动服务业改革开放发展若干措施文件,推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服务业领域改革创新,认定一批工作试点。二是推动项目建设高质量滚动实施第三产业百大项目。重点推进文旅、创新金融领域以及新业态新模式项目的策划、招商、落地。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补助,跟进上级年度资金投向,指导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上级资金支持。推进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能级提升工程,评选一批泉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开展第三产业龙头企业提质扩量行动。三是推动流通服务高质量推进中国快递物流示范城市建设,推动冷链物流、港区物流补短板,会同商务、交通部门加强项目策划和规划布局,争取更多项目纳进省级项目盘子,加快现有建设项目进度。争创2021年国家物流枢纽。四是推动消费业态高质量深化全闽乐购泉州促消费活动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探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文旅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充分发挥申遗效应,推出一批精品线路,支持旅行社恢复发展。推动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集聚区的建设和运营,提高电商、直播等新消费业态对本土的贡献力度,打造一批特色街区、夜间经济集聚区。

    3.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是强化规划引导,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四大新兴产业,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二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强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和储备,以龙头带动、生态培育为抓手,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着力建链、强链、补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争取认定一批国家、省级产业集群。三布局建设新能源创新发展产业园区,打造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产线装备和生产制造基地、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基地、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和装备研发基地。

    4.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一是推动国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借力高校、科研院所,以独立建设或合作共建的方式,创建一批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推动高效太阳电池装备与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推动中科院海西装备研究院电机驱动与功率电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提质升级。二是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丰泽区、晋江市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加速集聚,巩固壮大双创内生活力,进一步释放创新创业新动能。

    5.加快推动农业发展。一是继续配合实施《泉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按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方案要求,做好相关工作。二是持续推动农业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等一批中央、省预算内农业投资项目加快建设,继续谋划筛选储备一批项目。三是协同抓好我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晋江深沪、惠安崇武等6个示范乡镇及全市45个示范村建设,跟踪永春县做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并纳入全国第三批示范园名单。

    (三)坚定不移聚要素、破瓶颈、添活力,增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动能

    1.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一是深化推动民营经济综改相关工作,制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案,打造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二是进一步完善做好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工作,研究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配置机制改革。

    2.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一是制定并实施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活动,围绕重点环节、重点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继续开展营商环境进园营商环境十大举措评选活动,推广一窗式联审等典型经验,利用国家和省营商环境评价查缺补漏,形成专题、清单、项目逐一突破,力争落后指标实现大幅提升。二是深化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完善行政审批事项细化梳理,重点再梳理编制一批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事项,推动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纳税等行政审批服务提质提速。落实好差评制度,充分运用一体化行政服务平台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反映集中的问题,及时整改解决。协调推动全国137项跨省通办审批服务项目。三是推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三期建设,推动信易贷提质扩面,开发更多的惠企便民信用应用场景。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将信用承诺履约情况纳入信用记录,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依据。开展企业公共信用评价,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监管方式、抽查比例和频次等方面采取差异化措施。

    3.加快推进海丝先行区建设。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订和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谈判完成为契机,充分发挥侨的优势,进一步谋划推动海丝先行区建设工作。一是积极融入丝路海运”“丝路飞翔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铁公海空集疏运体系,加快推动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扩能改造项目。二是持续深挖石狮、晋江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潜力,提升与东盟、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水平。支持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越南年产70万吨聚酯工程项目顺利投产,拓展泉州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产能合作。推动泉州综合保税区等园区平台主动对接、吸纳国内自贸区创新经验。三是继续推动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相关工作。四是进一步发挥海外华侨资源优势,深化海外泉籍精英故乡行活动,推动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二期)建设。

    4.抓好闽西南协同发展工作。一是会同厦门、漳州加快编制《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争取获批并上升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二是加快建设闽西南协同区11个协同发展共享平台,推动市直各部门跨市联动,增进五地市产业发展和民生共享。三是加快闽西南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泉厦经济合作区、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等合作园区共建。四是推动闽西南一集团一基金项目对接,推动安溪绿色建筑产业园、惠安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等项目落地建设。

    5.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是落实《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技术规范》标准,建设一个统一的业务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多个通过国家统一认证的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软件,推动人脸识别技术运用,探索代理最多跑一趟不到场办理业务方式,全面推进网上电子招投标,以提升信息化水平为抓手,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全面推进交易流程规范化,交易场地标准化建设。二是加强招投标指导协调工作,抓好招投标领域规范性文件整治,严格依法开展招投标方式核准工作。

    (四)坚定不移兜底线、强弱项、惠民生,共享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成果

    1.稳步推进社会事业领域发展。一是加强规划政策引领,制定泉州市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细化方案,贯彻落实《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进一步完善我市十四五人口发展规划及中长期规划二是争取资金支持,做好教育、卫生、文化旅游、体育、社会兜底、养老托育等社会事业领域项目2021年申报工作及十四五储备,积极沟通衔接,争取更多项目获得国家、省预算内资金。三是深化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推进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普惠性托育服务专项行动等社会领域改革争创工作,其中,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待国家发改委公布后,将组建1个产教融合联盟(集团)、培育5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启动建设2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做好区域医疗中心第二批申报工作,协调推动晋江与上海六院合作共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继续推动市一院、中医院国家、省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创建工作。落实好家政服务业领跑者行动,会同商务加快推行家政企业员工制、家政服务进社区等提质扩容工作;指导和督促南安发挥政府+协会+企业创新合作机制,加快推动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试点项目建设任务;积极做好创建全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创新试点城市准备工作。

    2.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学习借鉴其他生态文明试验区实践成果,深化市域生态改革创新,持续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天然林保护修复行动、生态产品市场化等改革任务,争取多出先进经验和示范典型。二是积极申报绿色产业园区、绿色技术企业及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试点,推动更多国家绿色试点示范。三是协同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能力提升,推进我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指导各地各部门围绕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六大方面谋划生成生态文明领域重大项目,配合有关部门推进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3.强化价格调控。一是认真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继续加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推动价格总水平运行在合理区间,严格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按月足额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进一步兜住民生底线,适时启动平价商店销售机制,积极缓解物价上涨对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二是继续推进水、电、天然气、交通、国有景区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进一步发挥价格成本监审作用,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实行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收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三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发改委出台的下调电力、天然气价格等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重点关注和做好涉及民生重要价费管理。四是继续做好涉纪、涉案、涉税价格认定及价格争议调处工作,与税务部门保持沟通,更新调整原有存量房基准价格数据库,促进存量房计税基准价格与市场交易价格同步。

    4.持续保障粮食安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粮储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准确把握粮食和物资储备新形势新任务,统筹谋划十四五发展思路,扎实做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一是坚持底线思维,着力抓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充实粮油库存,全市48.2万吨储备粮,其中应急成品粮2万吨、储备油4000吨保持足额到位。密切关注粮油市场供需及价格情况,加强监测预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妥善处置。加强涉粮舆情监测,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摸清当地应急加工企业、应急供应网点的应急保障能力,全力保障市场粮油供应需求。二是落实党政同责,以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为抓手,完善考核方法,注重考核实效,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各级党委政府保障本地区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着力发挥考核导向作用。三是加强储备管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2023年前基本实现准低温储粮”“3年时间实现全省县级以上中心粮库、储备粮代储点智能化改造全覆盖等部署要求,坚持制度管粮和技术管粮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储备粮油库存、轮换和质量管理。重点做好春节、两会期间应急成品粮油检查。认真落实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和在关调用计划和指令,保证储备物资调得动、用得上。四是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按照谋大、谋远、谋新、谋实要求,高质量编制我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十四五规划,认真抓好组织实施。继续实施引粮入泉奖励政策,增加我市粮源有效供给,持续巩固深化与粮食主产区的产销合作关系。紧抓国家全面启动新一轮优质粮食工程的有利契机,提前谋划对接,争取获批更多项目和资金支持。五是大力开展节约粮食行动,重点做好仓储、运输、加工等环节减损工作。精心办好世界粮食日、粮食安全宣传周等主题活动,积极营造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社会新风尚。

    5.持续抓好对口支援工作。一是围绕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总目标,配合省上编制对口援藏、援疆、援宁十四五规划,谋划安排项目援建计划安排援建资金2.34亿元,重点援建一批改善民生、增强当地发展内生动力的帮扶项目。二是深入开展专业技术人才项目化援建活动,支持和鼓励专技人才领办项目,广泛开展专业技术的互学互帮工作,逐步提升各对口支援县区的专业技术水平。三是推动乡村振兴,优化县区协作结对关系,由到村到户为主向到乡到村带户为主转变。持续推进受援地农特产品市场销售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围绕当地资源禀赋持续推动产业合作项目落地,深化民族进步发展工作,助推协作帮扶县区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激励和引导当地群众通过共享协作帮扶成果过上好日子。

    (五)坚定不移转作风、提效能、抓落实,凝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合力

    1.强化政治机关建设。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成果常态化制度化,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切实担起机关党建工作责任,落实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创建任务,开展政治机关意识教育,通过组织主题党课、提升政治能力示范培训班、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定力和政治能力,进一步培育党内政治文化。

    2.深化主体责任落实。将省委委主体责任检查反馈问题整改作为四个意识的试金石,持续抓好整改落实和巩固提升,确保整改工作真抓真改、一抓到底。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发展优势。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毫不动摇坚守主阵地、种好责任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3.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为基层减负措施,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保持整治四风高压态势。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把提质增效作为转变作风的根本目标,坚持基层调研常态化,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破解工作难题,进一步提高工作执行力。加强干部监督管理,落实党组干部培养主体责任,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突出政治标准,注重在基层一线和艰苦环境培养锻炼干部,努力成为业务领域的行家里手。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