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02-0300-2024-00005
    • 发布机构:泉州市发改委
    • 公文生成日期:2024-03-07
    关于泉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泉州市发改委 时间:2024-03-06 10:27

     

    关于泉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4110日在泉州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廖良结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泉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要求,坚持大拼经济、大抓发展,持续推进抓项目、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落细落实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一揽子政策措施,疫情防控顺利转段,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保持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6%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018.5亿元,增长10.6%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0.8亿元,增长10.3%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9%

    ——工业增加值增长3%

    ——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3.7%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7%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16%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

    ——实际使用外资下降12.8%

    ——出口总额下降5.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8%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0.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486元,增长6%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0.5%

    ——环湾区域建成区面积259.5平方公里;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46人;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5.33张;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3年;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87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PM2.5平均浓度未完成省下达的控制目标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耕地保有量完成省下达的控制目标

    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实。经济运行稳中向好。2023年,受疫情高峰总体晚于全国等因素影响,我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不如预期局面下奋力追赶后三季度逐季回升向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8%二三产协同发力,工业增加值增长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7%、连续九年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发展质效稳步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突破千亿大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市场活力持续增强,经营主体新增24.5万户,总量突破152万户保持全省首位。拼经济抓发展氛围更浓。高规格举办全市创新、金融、文旅、教育、营商环境等重要活动,集成推出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支持创新 “1+3+N”政策包、工业企业增资扩产7条和文旅26等政策,有力提振信心、凝聚共识,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服务发力显效。及时推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一揽子政策、抓工业经济31条、纺织鞋服14条、建材家居20条、食品饮料14条、机械装备10条、工艺美术9促消费17条系列政策组合拳,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一企一策促发展活动、政企早午晚餐会,实行线下全覆盖服务,开通综合性企业服务热线推广政策找企平台,全市兑现惠企资金超53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98.85亿元。投放三争贷超100亿元、居全省首位。

    (二)内外需求加快释放。投资支撑作用凸显884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2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自5月起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增幅保持全省领先。我市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典型经验获国家发改委刊载推广,并在全国“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获批发行新增政府债券248.99亿元、居全省第二,获批增发国债超30亿元、居全省前列。项目奋战年强力推进。实行在建项目动态实时监测推进机制,分时分批开展预备转在建,落地大比拼攻前期、快审批、促落地服务季、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等活动,南北高干渠、晋江恒安二期等240个重点项目开工,福厦高铁、正骨医院北峰院区等150个重点项目建成,项目工作正向激励考评稳居全省前列,市级连续4个季度进入全省前3名。抓征迁交净地攻坚完成征地2.4万亩。获批新增建设用地项目面积1.76万亩、居全省前列开放招商成效显著。深化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专项行动,实行一把手带头、全员招商,优化设立15产业领导小组,编制产业链图谱,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驻点招商,落实增资扩产享受招商同等待遇,举办深创投走进泉州、500强企业专场等推介活动,全年新签约项目2200消费潜力加快释放。市县联动、政企联手发放各类消费券超1.2亿元,举办潮玩嗨购等超300场线下促消费、超千场线上直播购物等活动。完成网络零售额2579亿元、保持全省首位。赴联合国总部等地开展茶和天下”·雅集活动,举办福建省海洋文化论坛,举办十十美文旅消费季、闽南美好生活嘉年华等系列文旅活动,打造“一县一桌菜”特色“新闽菜”全年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1002.4亿元,同比增长68.9%;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8652.97万人次,同比增长53.9%,全市接待游客增速和旅游收入增速两项均居全省第一外贸出口平稳发展。开展头雁带动组团出访、国潮泉州品牌香江行”“境外行等活动。推动市场采购全国通关一体化落地海外展销中心、海外仓32建成全省首个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

    (三)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抓龙头强链条深入推进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专项行动,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1家、总量增至209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2家,新增四上单位2285家,南安水暖厨卫、德化白瓷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抓载体促转型。深化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滚动推进百个园区重点项目,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及配套用房1300万平方米入园企业超1400园区建设8典型在全省推广。加快推进国家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全面完成25.6万亩低效用地摸底,盘活城镇低效用地1.24万亩获批全国首个加快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试点。推进智能制造数字化赋能三年行动,推广数字化生产线123条,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1000家,累计建成5G基站2.2万个、规模全省第一,新培育5G示范应用典型30个,新增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优秀场景9个。实施节能重点项目83个,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5、数量全省第一抓服务促融合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12345”专项行动,成立全省首个市级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新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4个,新增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6个。加快发展会展经济,建设泉州会展公共服务平台,举办食交会等大型展会30场,意向成交金额超1000亿元。新增3A以上物流企业4获评现代功能型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抓文旅增活力。实施文旅+”专项行动,实施文化旅游发展促进条例,加快发展“文旅+”业态,古城新增客房超2000间,新增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家、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条,入选全国十大旅游向往之城、上榜中国美食旅游十城,德化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抓农业夯基础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51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1.5万亩、年产量超51.1万吨。推进渔业结构调整项目60,加快发展深海养殖,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落地石狮,晋江获批国家渔港经济区。新增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品一标农产品20与福建农林大学签订战略协议。安溪、德化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四)创新动能持续增强。深化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新培育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244家、新增数量全省最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87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98家、总量突破3000成立集成电路创新实验室,获批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创建试点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新引建高水平科创平台8家,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46.7%启动抓工业设计促产业提升专项行动,出台20条配套扶持措施,打通创新到应用、设计到产品“最后一公里”,举办海峡杯”“刺桐杯”“何朝宗杯等工业设计赛事,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市级10家;3家研究院列入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对象。深化人才港湾计划落细落实涌泉行动举办首届泉州人才节,创新人才自主认定“配额制”办法,推出优选生、柔性引才、高技能人才、半导体产业人才、博士人才、卫健人才专项政策,新增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182新引聚高层次人才团队15各类人才10.8万名,新增院士工作站3家、特级人才创新实验室5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入选中宣部《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典型案例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新增中国专利奖4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42家。商标有效注册量达76万件、保持全国地级市首位,在中国品牌日国际发展论坛作典型发言。

    (五)城乡发展协调推进。深化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策划实施城建项目31729个、完成投资超千亿元。城市建设统筹机制更加完善成立中心市区城建总指挥部南翼国家高新区建设指挥部石化产业指挥部,实行“指挥部+属地政府+国企”运作模式,实行重大项目、重点区域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监理制度。加快繁荣中央商务区,已投用总部大楼14幢,入驻企业数增长45%、税收增长45.3%,古城基本完成中山南路周边20条街巷综合市政改造提升,启动29条街巷第五立面修缮改造南翼国家高新区加快布局“2+2+1”产业赛道体系,新对接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新一代人工智能、数字健康等领域招商项目总投资739亿元。北翼石化基地推动泉港、泉惠石化园区协同发展,成立市石化产业协会,举办“中国化工园区论坛”、石化高质量发展对接会,百宏化学新材料、泉惠热电投入建设,天辰、国亨、长塑、博纯、中燃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提升。24个重点片区更新完成投资355亿元,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247个、3万户新改建城乡污水管网273公里,打通断头路36条,新投用停车位9000位。深化绿满泉城、夜景照明提升、电力设施补短板等专项行动,建成精品公园5个、口袋公园155新改建公园绿地面积121.7公顷完成城东片区及晋江洛阳江两岸照明提升工程投产29项输变电工程,新增变电容量164.96万千伏安。畅通稳步推进。福厦高铁泉州段正式通车运营,泉州至厦门至漳州城际铁路R1线建设规划调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泉州大桥改扩建、通港东街快捷化改造工程和洛江西环路(朋虹街-经九路)市政道路、泉南沙厦高速改扩建工程主线建成通车,武荣大桥主桥贯通,开工建设金屿、百崎大桥,完成晋江隧道规划设计。国道324改线工程加快推进。新增晋江南互通及连接线等多个“两通”工程项目建成通车。乡村振兴加快实施。编制实施村庄规划1238个,新增整镇推进五好乡镇15个,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6个、示范村73个,培育乡村五个美丽建设优秀案例300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产业帮扶6943户、脱贫人口就业1.98人,脱贫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保持20万元以上。完成裸房整治4万栋,城乡供水一体化新改建供水管网1233公里,完成400个村庄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51公里,打造美丽农村路”186公里,绿盈乡村新增78占比增至90.27%惠安、安溪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晋江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试点县。

    (六)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勇担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写入中央文件,全国“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在晋江召开。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立民营经济研究院,将每年111日设为泉州企业家日评选泉州民企百强,出台《关于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勇担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的意见》等“1+N”政策在全省率先开展“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试点。营商环境创新突破。深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专项行动,实施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八大行动,逐季滚动推出泉心泉意服务企业若干举措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城市,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推进政务服务一网好办,创新码上办模式,数字政务门牌服务入选全国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案例。常态化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梳理解决行政审批堵点”“痛点问题1078个、压缩704个工作日。推行项目审批服务轻骑兵”“大篷车协调解决重点项目难题820个。 模拟审批覆盖全部项目,推动434个项目提前开工。金融业基金业加快发展出台鼓励金融业、基金业发展若干措施,金融产业大会签约重大金融合作项目超1.9万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2万亿元、1.17万亿元。设立政府引导型母基金15只、总规模480亿元,基本实现市、县和市属国企母基金全面设立运作。设立150亿元技术创新基金、10亿元中小微企业增信基金和5亿元市级企业应急保障周转基金。新增3家企业上市,举办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建设全省首个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中心,健全政银企担融资对接机制,累计授信企业3487家,促成融资443.37亿元。积极创建全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新增涉农贷款超500亿元。创新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模式、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不良贷款率保持较低水平。海丝先行区建设纵深推进。执行市人大一号议案,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丝名城建设。出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条例,启动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古厝新声”泉州可持续生计试点活动,泉州世遗宋元古城入选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全面恢复晋江机场国际航班。成立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出台港口集装箱扶持政策,加快临港物流园区建设,增开5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推动市域内各港区差异化发展实施聚侨赋能专项行动,筹建海外华侨华人社团泉州联络联谊总部,举办首届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港澳台青年精英故乡行等活动。泉金客运航线恢复运营,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开工,泉台民间交流恢复至疫情前规模国企改革加快推进。构建国企“1+1+6+N”综合考核体系,市属国企资产总额4000亿元,城建集团资产总额突破1800亿元、交发集团首破千亿发展集团首登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编制碳达峰实施方案,永春探索生态产品三级市场入选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成果案例。扎实推进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开展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百日攻坚”行动,完成240个大气减排精准治理项目;下达流域生态补偿资金1.85亿元,39个国、省控断面类水质比例100%12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类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危险废物安全利用处置率100%。入选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实施“一公园一标准一品牌”林长制示范项目,获批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完成植树造林6.4万亩、水土流失治理23.9万亩、废弃矿山修复9299亩。

    (七)民生保障更有质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实惠民生补短板专项行动,努力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完成4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财政民生支出666.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3%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在全省率先出台13条稳工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0条措施,入选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举办各类招聘活动超700场,城镇新增就业9.5万人。减免社保费、兑现稳就业奖补资金8.25亿元,惠及企业26万家次。新增五险参保30.1万人次。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项目4000套,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1万套。发放困难群体价格临时补贴19.6万人次、587.7万元。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保障有力,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扎实有效。优质教育供给持续扩容。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3万个、中小学学位3.25万个,确认100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5G+专递课堂试点学校覆盖所有县(市、区)引聘博士、研究生、高校优秀毕业生来泉从事基础教育1348人。深化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全国首创发布5个地方性建设标准,成立市产教融合联盟、产教融合研究院,入选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建成泉州技师学院,获批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双双获评国家教学成果奖。健康泉州建设深入推进。高效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在省内率先实现重症清零。成立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局推进公立医院同级检查结果互认全市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保持全省前列。DRG支付方式改革实现符合条件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覆盖上海九院与泉州一院医疗技术协作中心挂牌成立,新增国家、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5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进入实质性运作,创新实施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打包支付正向激励机制,县域总医院总诊疗量增长7.9%,县域内住院量占比逆转性提高新增医疗床位1500张、普惠性托位3322卫技人员4000名。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入选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晋江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开展公益惠民演出超1200,奠基蔡国强当代艺术中心,建成24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8家公共文化场馆开展错时延时开放试点,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举办海丝国际艺术节、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首届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首届中国电影编剧周、首届海丝泉州戏剧周。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项整治、五项提升行动,完成5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站)建设。高质量举办第十二届市运会,杭州亚运会成绩居全省第一。建成省级智慧体育公园2座、口袋健身公园110座、健身步道90公里、多功能运动场2新增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成功举办国际篮球博览会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赛等重要赛事,体育赛事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带动消费和带动消费比例等均居全省首位。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实体化规范化建设,构建融警务·汇治理新机制,打造全市一体化巡防体系,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严打严防电信诈骗、跨境赌博、非法集资等突出违法犯罪,破获黑恶十类相关犯罪案件1546,我市获评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安溪实现电信诈骗地域性职业犯罪情况突出重点地区顺利摘牌。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功抵御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登陆泉州最强台风杜苏芮2天即基本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出台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总体来看,2023年我市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有应对下行压力,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加速回暖、逐月回升,成绩来之不易。但也清醒到,泉州发展还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

    (一)部分计划指标未能完成预期目标。一是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出口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经济发展指标未完成预期目标。主要是受我市疫情感染高峰总体晚于全国、春节假期前移影响,多数企业提早放假,节后企业复工产相对较晚,实际生产经营时间减少,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不如预期,叠加外需走弱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经济恢复发展总体不及预期。二是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主要是我市人口总量保持全省首位,受人口高基数影响,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较低;医疗资源较少,对医疗卫生人才吸引力不够,受编制总量控制新增招聘执业医师有限,且医学院校少、医学毕业生招聘到位率较低,新增执业医师数无法短期内大量增加。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6.2%(省上下达控制目标97.5%PM2.5平均浓度为21.8μg/m3(省上下达控制目标21μg/m3以内)。主要是今年气候比较特殊,总体温度升高导致冷空气减少,叠加副热带高压等不利气象条件,以及外来传输、北霾南飘等影响显著,导致发生12天臭氧污染和2天细颗粒物超标。

    )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一是巩固经济向好势头压力较大。受地缘政治、通胀高位运行、全球贸易疲软等影响,企业仍面临需求不足、成本高等生产经营压力。二是制造业结构仍优化,新兴产业规模不大,缺乏领军型龙头企业,新赛道布局仍需加力。三是体量相近的地区相比,我市投资总量和后劲不足,产业龙头、高端公共服务项目等相对缺乏

    )创新发展能力亟待提升。一是研发投入总量相对较低,技术合同成交额与先进地区差距大。二是高能级科研平台不足,从研发、小试、中试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存在不少短板。三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仍较不足,新兴产业高端人才比较紧缺。

    城市品质能级依然偏弱一是中心城区首位度仍较弱,环湾区域总部经济、金融机构、平台经济等高端业态集聚不够二是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公共交通体系仍不完善,组团间联系仍待加强,亟需加快跨江工程建设。三是高端酒店等旅游配套短板与当前火热的文旅市场不相适应。

    )民生事业发展仍有短板。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如普通高中学位相对紧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相对不足、仍需加大布局力度;养老服务模式比较单一,老年康复、老年疗养等新型养老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

    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努力通过深化改革和推进高质量发展逐步加以解决。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工作重点

    2024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全力以赴大拼经济、大抓发展,坚持稳一优二强三,接续实施抓项目、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奋力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在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中走前头、作表率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政策精准发力,多出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措施,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大抓实体、深耕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手抓传统产业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加速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产业空间重塑,加强产业基金创新平台、工业设计赋能,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投资提质、消费提效,开展项目创优年活动,强化精品意识,完善招商机制,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乘势发展文旅经济,促进消费稳步增长坚持环湾集聚、做强两翼,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指挥部体制优势,提速推进环湾中心城市建设,推进新城集聚和古城提质,做优做强南翼国家高新区、北翼石化基地建设高品质两江一湾海丝名城加快提升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城市辨识度。坚持共享发展、共同富裕持续推进惠民生补短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关注民营企业、一老一小和困难群体发展,办成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群众。

    (一)指标安排和保障措施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工作思路,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建议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5.8%。主要考虑:一是衔接落实上级要求和我市规划目标。“十四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看,近年来顶住疫情冲击,我市指标总体完成情况仍好于预期,但实现十四五和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后两年必须保持一定增速。二是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态势和趋势。当前我市经济虽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仍展现出较强韧劲2023年主要经济指标逐月抬升,2024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策划推进,将形成较强支撑。三是贯彻落实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市除继续巩固总量优势外,下阶段应更加注重人均水平、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综上考虑,充分预估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适当调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经过对三次产业、三大需求增减因素的摸底、测算,2024GDP增长5.8%有依据。同时,安排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

    1.关于产业发展预期目标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主要考虑:一是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占全省8%左右,与沿海体量相近地市差距较大,有较大增长空间。二是当前国家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特色农业有较大发展空间。2024年将加快实施深远海养殖规划、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一批现代农业重点项目,挖掘农业增长潜力,为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

    实现上述目标,一要推动特色现代农业扩容提质实施现代农业项目150以上,推动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个。整合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20个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新增培育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40个以上,新建泉台农业融合示范项目10个以上。推动海洋渔业高值化规模化发展持续推进60个渔业结构调整项目,投产、新建一批深远海养殖平台,提高远洋渔业生产能力。加强海洋水产品综合高值化开发利用,推动海洋健康食品、预制菜、水产品精深加工等规模发展。三要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推进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休闲康养、特色民宿、乡村旅游等业态,培育省级美丽休闲乡村和休闲农业示范点5个以上。

    工业增加值增长5.8%。主要考虑:一是我市工业体量大、占比高,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近年来受外贸需求减弱和经济下行影响,存量工业增长压力较大2023年工业投资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一批重大工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预计2024年工业经济仍可保持一定增速。二是近年来我市聚焦开放招商、本地龙头企业增资扩产等,落地一批优质项目将在2024加快投产达产,如国亨、中化学天辰、阳光中科年产5GW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改项目三是我市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带动企业入园发展,有望新增超千亿产值。预计2023年度小升规”800家左右,将形成可观的增量

    实现上述目标,一要持续实施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用好技术创新基金,实施重点技改项目300个以上。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数字化赋能三年行动,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提质扩面,新培育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5个以上,推动建设一批5G全连接工厂,建设数字化生产线120条以上,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1000家以上,争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二要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滚动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项目,优选龙头企业建园区,力争新增龙头企业建园区项目15个、新投用标准化园区25,新建成标准化厂房及配套用房700万平方米。坚持招商选资连片建设、业态导入一体推进,用好入园奖补专项政策,鼓励民企入园增资扩产,引进一批亩均税收高、发展潜力好的优质项目,累计完成招商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打造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2.0版本。三要深化抓工业设计促产业提升专项行动。聚力打造纺织鞋服时尚设计、工业美术设计、家居设计、机械装备设计等创新链条,启动建设福建工业设计产业城,培育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6家以上,开展工业设计进园区”“大学生工业设计坊(营)等活动15场以上,持续办好海峡杯等赛事,下大力气引进培育一批工业设计高层次人才,加快工业设计要素集聚,推动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四要持续推进企业梯度培育。推动每个县域培育12条以上重点产业链,实施“培优扶强龙头企业”专项行动,滚动培育市级产业龙头企业350家以上,重点培育更多百亿级、50亿级龙头企业。实施专精特新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力争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推动小升规培育库企业做大规模,新培育小升规工业企业600家以上。

    建筑业增加值增长7%。主要考虑:一是我市实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吸引了中建海峡、福建建工、中建科工、中铁建等重点优质企业落地,将带动市场发展、产值回升。二是2023年全市新晋特级企业2累计达7家,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三是当前龙头企业等扶持措施运行良好,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也将促进我市建筑业发展壮大。

    实现上述目标,一要加大优质企业招引力度。积极引进施工总承包特级和稀缺一级资质的央(国)企、龙头企业,引导我市企业利用现有优势,拓展自身发展空间。二要扶持企业拓展市场。加大建筑业扶持力度,推动省联合体投标等政策落地,鼓励企业拓展装配式装修和省外、一带一路市场等新兴市场,助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三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40%;发挥装配式装修研发基地及丰富完整建材家居产业链优势,推动国有投融资的保障性住房、公共建筑项目实行装配式装修,引导商品住宅项目实施装配式装修。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主要考虑:一是加快做强三产、保持三产较高增速,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也是提升城市能级的必然要求。二是2023年高规格召开金融、文旅大会,出台金融业、基金业、文旅26条等政策措施,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将为三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2023年文旅经济持续火热,居民消费持续升温住宿餐饮、交通出行、会展服务等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有望迎来持续提升

    实现上述目标,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依托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打造合作平台,带动经营主体加快发展。重点培育数字服务、金融服务、健康服务、体育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集聚区,争取新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3家以上。推进会展业加快发展。实施推动会展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加快推进会展空间规划布局市级会展中心选址会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持续开展百展千会行动,促进会展服务与重点产业高度融合,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市场化会展品牌。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行动推动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晋江陆地港片区、石狮石湖港片区建设,创建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推动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转型,力争培育市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6个。要深化文旅+”专项行动。加快发展滨海旅游,打造一批观光工厂、乡村旅游精品。完善吃住行购娱服务业配套,建好一部手机游泉州数字化平台推动百家高端酒店建设,改造提升一批精品民宿推进海丝文化街区建设,打造“一县一街”特色商业街区加快培育影视产业,打造影视文化IP紧密对接文旅龙头企业,策划招引综合性文旅重大项目,加快打造千亿文旅产业

    2.关于创新转型预期目标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17%。主要考虑:加快布局赛道,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一批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项目,渠梁电子、泉州三安等半导体项目持续放量,泉港百宏化学新材料、宇极新材料等项目加速建设投产,拉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持续提升。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以上。主要考虑:落实创新大会“1+3+N”政策,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支持创新,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金融支持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同时深化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通过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平台提质增效、高层次人才团队带动等,保持研发经费投入较快增长。

    实现上述目标,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加快高新产业项目投建投产,培育新质生产力,壮大集成电路、新型功能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三大省级产业集群,争取集成电路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聚焦空天智能、生物技术、超导材料、量子芯片、新型储能等领域,超前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开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打造“IPv6+”产业生态。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做强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链,建设运用泉州市高企大数据管理系统,力争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以上,增高企350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加快建设高效太阳电池装备与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化学工程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集成电路创新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力争新引建12个高水平科创平台。支持我市企业、高校院所、产业园区到科创资源丰富地区,布局建设异地研发中心、联合创新中心、飞地孵化基地等,推动异地研发机构研发成果回泉转化。加快做强产业创新链条。建设哈工大(泉州)机器人中试基地,探索建设泉州技术转移转化数字化平台,引建面向社会开放的试平台,持续推动大院大所成果就地转化、引进科创项目,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30%以上落实国防科技工业创新示范基地重点建设任务,力争布局13个国防科工项目。加速集聚创新人才。落深落细人才港湾计划涌泉行动,力争新引进各类人才8万名、高层次人才团队15领域遴选支持人才科研项目30个。要深化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深化丰泽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和晋江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建设,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加大专利、商标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构建与智造强市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服务生态圈。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PM2.5平均浓度完成省下达的控制目标主要考虑:作为约束性指标,任务由省里分解下达,年度目标为完成省上下达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一要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抓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集体林权制度、生态司法保护等改革任务。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落实全国深化林改先行区改革任务,探索林耕空间优化机制。完成植树造林8万亩,实施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全域森林城市。二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我市碳达峰“1+N”政策体系,有序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提质增效。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开展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重大绿色节能改造项目60项,实现节能量10万吨标准煤以上,新增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项目20个。加快建设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三要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及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开展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百日攻坚”行动,全力推动全市460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严格规范砂石资源管理。深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五年行动,深化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优先将国、省控断面上游汇水区域、重点入河排污口、入海小流域、存有黑臭水体所在村庄纳入年度任务,递次推进农村污水提升治理,实施350村庄污水提升治理实施100个以上大气精准治理减排、100个流域精准治理项目强化臭氧污染防控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

    3.关于需求增长预期目标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主要考虑:一是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专项行动,加强项目策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将陆续落地。二是深化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国家资金,加快建设跨江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为投资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将一定程度影响工业和房地产企业投资信心,成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的制约因素。

    实现上述目标,一要开展项目创优年活动。坚持依靠有效投资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施省、市重点项目954个,新开工省、市重点项目200个,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400亿元以上。定期组织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力争每批次开工、竣工项目各200个以上。持续推进抓征迁交净地专项行动,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二要接续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聚城畅通专项行动,推进跨江通道建设,构建环湾快速路网,加快中环城路、百崎、金屿、金鲤大桥建设,开工建设晋江隧道开工泉州至厦门至漳州城际铁路R1线。加快国道324改线工程、国道228线、政永高速德化段、惠安紫山、石狮彭田、永春锦斗出入口及接线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泉梅、泉金、洛丰高速前期。加快白濑水利枢纽、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南北高干渠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实施新型基础设施三年行动,力争成功创评千兆城市。深入实施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专项行动依托产业链图谱开展精准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全力招引500强企业、头部企业、新赛道项目,服务推动本地制造业企业增资扩产、扎根发展,力争全年新签约20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持抓招商要落地,用好招商项目绿色通道,提速项目前期,力争开工10亿元以上招商项目100个。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主要考虑:当前文旅市场持续火热,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城市品牌持续擦亮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增幅排名全省前列,2024旅游要素短板加快补齐,促进文旅消费潜力加快释放,预计住宿、餐饮等消费有望保持较高增速,有力支撑消费增长。生活必需品、油品、汽车、家居建材消费逐步恢复增长,食、住、行等各行业消费市场价升量稳,各行业有望增长超5%网络零售为代表的线上消费、新型消费持续发展,有望保持较高增速,预计网络销售额保持5%以上增长。

    实现上述目标,一要持续举办潮玩嗨购等系列促消费活动。举办新闽菜·最闽南美食嘉年华、老字号、家建材、汽车等促消费活动超200场,发放各类消费券,促进大宗消费、生活性消费加快恢复。积极创建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推动企业对接阿里、京东、抖音等平台,举办产品直播选品会、直播节等线上促销,扩大泉州优品网络销售。乘势做热文旅商消费。围绕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品牌,策划开展一月一主题旅游促销活动1000场,发展演艺经济,精益求精打造遇见泉州一台戏,持续集聚人流、激活文旅消费。三要加强民生市场保障。做好菜篮子体系提升工作,持续做好市场供应保障。

    出口总额持平增长、实际使用外资增长。主要考虑:一是稳定一般贸易出口,推动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稳定发展,跨境电商出口争取增长10%鼓励有条件县区开展保税物流业务,预计保税物流出口增长50%二是2023年我市备案(核准)合同外资17.4亿美元,2024年力争到资3.3亿美元,叠加部分重点外资项目履约到资,支撑实际使用外资正增长。

    实现上述目标,一要深化拓展国际市场。常态化做好组织企业赴境外参展工作,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引导企业深入开拓俄罗斯市场、56个穆斯林国家市场和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市场。探索打造一批海外仓、泉州优品海外展销中心、共享园区、经贸合作示范园区,做大做强国有外贸企业,扩大泉州优品出口。争取获批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泉州片区。二要促进外贸新业态健康发展规范发展一批优质市场采购企业,持续扩大全国通关一体化试点范围,拓展预包装食品出口规模。出台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完善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探索设立外贸集聚区,推动综保区、B保扩大出口规模。三要推动外贸产品结构转型。鼓励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机电、对讲机等具有技术优势产品扩大出口,加快培育一批高附加值出口产品,挖掘外贸新增长点。四要大力招引外资项目落地。落实好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利用9·8投洽会、进博会等平台,强化项目策划和精准招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持续跟踪服务重点外资项目尽快履约到资,力争第二十三届投洽会签约合同项目备案履约率60%以上、合同外资履约率35%以上。

    4.城乡统筹发展预期目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1%、环湾城市建成区面积265平方公里。主要考虑:当前我市大力推进环湾向湾建设,中心城区加快东进南下,随着三区三线的划定以及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城市更新、片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环湾区域高端要素加快集聚,综合承载能力将进一步提升。预计2024年环湾城市建成区规模增长5.5平方公里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加快环湾中心整体崛起深化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持续谋划实施一批项目,完成城建投资920亿元以上。强化中心城区“1+6”指挥部统筹机制,联动推进中心城区一体化开发建设,集中打造东海湾区核心,全面加快繁荣中央商务区、提速中央活力区建设,加快金崎片区征迁、后渚莲片区开发建设,策划实施一批酒店群项目,落实中央活力区头部企业集中入驻政策,做强中央商务区总部经济等高端业态。统筹推进重大片区建设谋划推动洛阳江两岸联动发展,总结推广东海中央活力区的经验做法,在城东南滨江片区、台商海江片区、洛江万安和中部功能区等区域再造一批“活力区”;加快江南、北峰丰州、晋江晋东片区等区域开发建设,促进环湾区域集聚发展。建设宜居品质城市。开展城市体检,系统谋划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项目。加快推进中山南路综合提升工程,建设古城住宿、旅游集散、交通接驳点等项目。新启动80个、8000户以上老旧小区改造,推进与老旧街区连片改造。投产一批500千伏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力争完成电力设施投资35亿元以上。推进照明工程11项。启动滨海生态浪漫线、山线三期等生态休闲项目,新改建城市公园绿地面积100公顷以上。加快中心市区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开展全市污水治理大会战推进“八个专项行动”,加强内沟河整治,全市实施污水治理项目164个,启动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26座、新建泵站11座,建设污水管网380公里以上,完善厂、站、网、河、源等一体化收集处理体系,加快提升污水处理、管网收集、泵站转输、调蓄、中水回用“五大能力”,推进污水应收尽收,全面提高污水治理水平三要加快打造南高新北石化发展格局。推动南翼高新区纳入泉州国家高新区扩容范围,精准招引一批细分赛道高新企业,加快打造以芯储融合、医智协同IP的特色产业链群,完善综合交通、高端人才公寓和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配套。北翼区域推动泉港、泉惠石化园区开发整体提升,推动阿朗新科合成橡胶、蓝星安迪苏蛋氨酸等项目加快落地争取中化二套乙烯项目纳入国家布局,启动石化科创小镇建设,布局研发总部、小中试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依托湄洲湾港口招引化工贸易、仓储物流、临港服务等项目落地。四要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建设。支持南安、惠安、安溪建设高质量中等城市,做精做美永春、德化建设县域大城关,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产城融合标杆片区,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要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乡镇建成区有机更新,完成裸房整治1.5万栋以上创建30个裸房整治示范村,打造10个集镇环境整治样板。推动晋江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实施4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提升项目。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改造100公里以上。

    5.关于民生改善预期目标

    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同步。主要考虑:一是工资性收入压舱石作用显著。持续开展招工引才活动,推动就业形势向好,保持工资性收入增长韧性。二是经营收入呈恢复性增长。落实民营经济 “1+N”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带动新生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发展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新业态,多举措带动农户收入稳步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左右。主要考虑:一是生猪市场可能逐步回暖,带动猪肉价格回升二是随国内消费需求逐步释放,服务业市场恢复发展,部分商品及服务价格存在上涨空间三是国家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综合运用价格监测监管和平价商店建设等手段,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可保持平稳态势。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2.51人,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5.5张。主要考虑:一是近年来,我市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医疗机构招聘渠道扩充,通过实施泉医英才培育、府校合作,引聘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医技人才总量有望持续提升二是组织实施二院东海院区新建住院大楼、宝璋肿瘤医院、南安市总医院官桥分院等一批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成投用一批床位,推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协调发展。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个。主要考虑:近年来我市加快托班建设,积极争取新建托育机构中央资金支持,并将出台运营补贴措施,推动一批托育机构建设运营。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2.4年。主要考虑:当前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1%,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支撑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逐年提高。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耕地保有量完成省上下达控制目标。主要考虑:一是大力推广旱稻轮作新模式,抓好旱粮种植、山垅田复耕,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0.5万亩左右二是建设粮食作物五新示范片3000亩以上,多措施提高粮食单位产量。三是发放粮食生产奖补,积极向上争取种植项目资金支持,提高种粮积极性。

    实现上述民生改善目标,要扎实做好以下工作:一要深化乡村振兴专项行动。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培育整镇推进创建乡镇30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15个、建设3个县级乡村振兴成果展示中心。启动村庄梳理式改造试点,加快推进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十大示范片区。帮扶脱贫户发展产业800户、实现脱贫人口稳定就业1.4万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对口援藏援疆和闽宁协作,落实援建资金2亿元以上,实施援建项目85以上,实现产业合作到位资金15亿元以上,选派干部人才100人以上。二要持续抓好稳岗稳就业。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持续开展企用工调查、千企引工大使行动和 三个百招工引才活动,用好招聘导航,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深化技能泉州行动,培训技能人才4万人次。以泉州技师学院为龙头,大力发展现代技工教育,全面提高技工院校办学质量,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三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增五险参保15万人次。做好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孤独症儿童特教融合以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探索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扎实做好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社会救助,常态化开展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落实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工作,举办全市慈善大会。完善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建设。加强房地产因城施策灵活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7000套(间)。四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扩容增量。建设100名优校+”教育共同体,全市新增中小学学位2.5万个,培育初中教育综合改革“新优校”45所。支持华侨大学建设省双一流高校,支持泉州师范学院、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建设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支持黎明职业大学、泉州医高专争创本科层次院校。加快推进泉州医高专南安校区、福医大泉州湾研究生科创实践基地和黎明职业大学洛江校区建设。深化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建设12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加快职教园区规划建设五要加快建设健康泉州。推进上海六院能力提升工程、福医大附二院东海院区住院楼等建设,抓好上海九院泉州一院医疗技术协作中心、海丝中医药中心等项目,新增医疗床位2000张、卫技人员2000人。扩大一老一小普惠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社会托育服务新改扩建长者食堂等养老服务设施100个以上、新增养老床位超2000张,实现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全覆盖。丰富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供给。深化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实施非遗进古城行动。加快推进德化窑、永春苦寨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世界遗产和文物保护工程、文物三防重点工程20个。开展公益性惠民演出1000场以上,新增24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施一批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项目,争创国家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单位),举办第二届国际篮球博览会,办好CBA街舞精英邀请赛、海丝名城民赛等赛事活动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动党建+”邻里中心扩面提质完善15分钟便民服务圈。推深做实党建引领基层网格管理,打通基层治理最后100米。加强物业党建联建,推动物业管理融入基层治理。深化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和融警务·汇治理新机制实现“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社会治理中心)实体化规范化运行全覆盖持续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优化一体化巡防、智慧交管、涉险公共区域安全防护、新业态安全监管等体系,全链条打击电诈等突出犯罪和侵害弱势群体的违法犯罪,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泉州。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固本强基逐步向更多中小微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延伸开展达标评审。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社会共治,加强餐饮外卖、农村集体聚餐等规范管理,深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八要抓牢粮食安全和保供稳价。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0.5万亩、产量50.5万吨任务。落实55万吨粮食储备规模,确保2万吨应急成品粮和4000吨食用油常年足额到位。强化价格监测分析预警,持续推进水、电、交通、国有景区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完善天然气价格联动方案,抓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

    6.关于重点领域改革开放。一要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强市。带头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实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N”政策体系,创树一批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加强产权保护、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典型做法。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策划实施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42025,深化打造泉心泉意城市营商品牌,推进县区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深度打造码上办政务服务模式,全面推广数字政务门牌优化提升一业一证一件事集成套餐等改革事项。深化轻骑兵”“大篷车举措,推动项目审批提速提效。持续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持续推进公共数据资源汇聚共享,优化泉服务平台,加快城市大脑建设。要持续深化海丝先行区建设。深化聚侨引侨和泉商回归专项行动,优化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启动“刺桐侨厝”保护利用三年行动,建好海内外泉侨泉商联络总部办好海丝国际品牌博览会,加快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前期。积极融入省丝路海运”“丝路飞翔重点工程,扎实开展新机场前期选址论证,加密晋江机场航班,拓展国际班轮航线和外贸内支线扶持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探索推进 泉厦区域组合港运作模式。推动泉台在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生物医疗等新兴领域深度合作,举办郑成功诞辰400周年纪念活动,推动金门供水工程创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筹办世界闽南文化博览会、世界闽南文化论坛、世界闽南文化节。要发挥国家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效应。划定工业产业区块线,稳步推进晋江、德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深化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试点,推进农业连片成方、生态织补成网、城镇分片融合、产业集聚入园。要深化金融改革。力争国资基金规模达500亿元,探索园区开发股权投资模式。加快发展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碳金融等业态,建设中小企业融资一中心一平台,全年实现增存1000亿元、增贷1000亿元,力争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20%以上。巩固金融风险防控成果,保持较低不良贷款率水平。要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三医联动改革,进一步推进“药价保”集成改革。提升上海六院和福医大附二院建设内涵,争创市第一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完善医联体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运营效率推动县域医共体六个一体化实质运作深入推DRG支付方式改革,实现DRG医保基金支出占比达70%。增强居民医保兜底保障,力争住院政策范围内基金支付比例达70%提升国资国企改革实效。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市属国企对标先进企业提高运营和盈利能力,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推动市属国企资产总额增长15%以上。

    (二)2024年重点项目建设计划

    2024年,全市要按照项目创优年活动的总体部署,以能快则快、能好则好的争先创优意识,争取省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100亿元以上,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400亿元以上,确保新开工项目200个、建成(部分建成)项目150个以上。一要抓进度促投资。按照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增资一批推进思路,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争取超额完成省、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二要抓前期促开工。持续推进预备转在建专项行动,倒排时间节点,专班跟进工可、初设、施工图等前期工作,交叉推进环评、用地、用海等专项报批,推动南安九牧智能家用机器人产业园、晋江医用同位素生产研发基地、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三期等重大项目尽快开工。三要抓建设促投产。强化六个一协调调度、服务保障机制,加强在建项目动态实时监测,及时破解难点堵点,以高效率调度力促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四要抓谋划促实施。用好省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平台、市重大招商项目联合推进工作机制,持续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时时有项目、年年有项目接续发展态势。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下,在市政协民主监督下,坚持大拼经济、大抓发展,激情燃烧、奋勇争先,为加快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而团结奋斗!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