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要点
一年来,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守初心、担使命,冲在先、干在前,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和省委省政府“五促一保一防一控”要求,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发展改革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和新成效。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参谋助手作用有效发挥。一是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强化经济发展形势预判和运行情况分析,坚持每季度梳理百项重点攻坚任务清单,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要求分项推进、抓好落实。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超1.1万亿元,增长8.5%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二是积极开展政策规划研究。编制实施“十四五”规划《纲要》,开展42个“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牵头编制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保障和改善公共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型城镇化、老区苏区振兴等7个专项规划。围绕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编制《泉州世界海丝商贸中心城市总体方案》。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会同市委改革办制定《支持泉州市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争取国家、省上对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协同市直各有关部门做好项目策划储备和申报工作,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0.5亿元、省级预算内资金1.38亿元。
(二)投资质效稳步提高。一是扎实开展“项目攻坚”活动。分时段分批次组织开展工业项目用地保障专项攻坚、前期审批服务、抓征迁交净地百日攻坚、“抓项目、促发展”冬季攻坚等活动,动员全委力量分赴一线协调服务,召开各类项目协调会、会商会或现场办公会93次,协调解决143个项目245个具体问题。全市538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2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7.8%,国亨石化、渠梁二期等119个项目开工建设,九牧智慧产业园、百宏薄膜等97个项目建成投产。拓展新基建新经济基地比拼,18个基地新落地项目121个、完成投资310亿元。二是强化投资项目管理。编制2021年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安排投资项目101个、总投资658.9亿元。组织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95个项目获批债务额度192.3亿元。加强用地保障,梳理上报71个项目、总投资1642.7亿元,向国家争取用地规模4347.2公顷。三是精准推进产业链招商。组织开展产业链招商季行动、全市招商大会、粤港澳招商推介大会暨项目签约活动,洽谈签约一批产业链项目,全市共签约项目2745个、总投资13117.78亿元,其中,20亿元及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55个、总投资8076.22亿元。
(三)产业能级加速提升。一是培育壮大高新产业。获批组建“高效太阳电池装备与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筹建协同创新院绿色智能服饰产业分院、机器视觉产业分院,集成电路、新型功能材料、智能装备产业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组织参加第十九届中国·海峡创新成果交易会,发布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需求150项,上台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107.93亿元,获评全省“优秀组织奖”。二是提质扩量第三产业。制定第三产业提质扩量行动方案、加快培育新型消费三年行动方案、第三产业龙头企业提质扩量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编制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优化提升调研报告。新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4个。滚动实施105个服务业项目,新增冷链物流项目6个、港区物流项目6个、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提升工程规划建设项目14个。争取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1000万元,扶持一批产业直播基地和重要直播经济活动。着手编制“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研究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三是延伸拓展石化产业。开展福建省湄洲湾(泉港、泉惠)石化基地规划修编,发挥炼化龙头企业原料优势,推进石大胜华新能源材料项目等隔墙工厂竣工投产,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综合利用,推动泉惠石化工业园区入选全国绿色化工园区。推动国家石油储备洞库等22个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2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10%。四是有序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乡村公共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晋江、永春两个首批试点县通过验收。抓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永春县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推动11个重点农林水项目完成投资47.62亿元、占年度计划104.8%,其中,七库连通工程实现全线通水,白濑水利枢纽工程C1标进行扫尾工作,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总体方案通过省上评审。五是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制定加快建设“海上泉州”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梳理项目清单115个。推动我市纳入全省海洋经济项目52个、总投资670.23亿元,目前26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4.4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26.2%。出台市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争取1500万元对远洋渔业、精深加工、海洋科技项目等予以扶持和贴息补助。与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泉州办事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新增贷款超5亿元。
(四)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一是创建首批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开展民营经济发展年活动,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动员会,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N+N”政策,制定“九奖八补七服务”惠企政策,兑现惠企资金超50亿元。承办国家发改委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并获国家发改委致函肯定,我市13条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获得全国推广。二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五级十五同”改革,梳理市本级审批服务事项1966项。开展“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各县(市、区)上线运行400多项,办件量达20万件。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推广“e政务”便民服务模式改革,推行24小时自助服务区和15分钟便民服务圈。推行“局长走流程”,解决行政审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457个。完成市本级1527个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工作,总投资349.83亿元,“四个一”工作机制获得全省推广。会同市直机关工委、效能办开展机制体制创新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获评全省“优秀组织奖”。三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建设覆盖全市的惠企政策直达兑现平台,开展县(市、区)营商环境监测提升,推动改革创新并及时总结推广。2020年,泉州首次参加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并获得“优秀”,其中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成为该指标标杆城市。四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平台已归集各类信用数据5.5亿多条。服务企业信用修复,为企业修复行政处罚信息13599条。加快信用信息应用,开发泉州市中小微企业信贷直通车小程序,实现累计放款超11亿元。五是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行电子投标保函,为企业减负投标保证金982.49亿元。出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规定,完善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平台,7个项目通过远程异地评标方式组织评标。规范完善政府采购流程,完成政府采购活动69宗,成交金额1.6亿元,节约资金3137.33万元,节约率为16.23%;网上超市成交13380单,成交金额3.07亿元。六是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咨询服务工作。完成政府投资项目评审48个,涉及投资额约175.91亿元,其中,概算审核节约投资2.19亿元,节约率7.84%。
(五)区域协调发展持续向好。一是推动海丝先行区走深走实。出台《泉州市“丝路海运”建设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对新增外贸集装箱航线、拓展“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并对泉州港直航台湾本岛集装箱运输航线进行扶持奖励,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一期)上线运行,晋江国际机场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二是积极推进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会同厦门、漳州编制《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推动泉厦经济合作区湖里园、思明园集聚发展,引进企业68家,实现产值4.5亿元。兴泉铁路泉州段所有隧道全部贯通;福厦客专泉州段完成主线征迁,项目关键节点工程泉州湾跨海大桥主桥合龙,完成泉州段全部桥梁架梁任务;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三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启动我市碳达峰路线图及实施路径研究,做好能耗“双控”工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出台生态文明建设年度实施计划,南安市、德化县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安溪县山都小流域入选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单,永春县探索培育生态产品“三级市场”模式入选国家首批典型案例。四是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特色小镇创建统筹协调和跟踪督导,全市6个创建特色小镇入选《福建省特色小镇清单》,永春、德化、晋江列入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实施项目77个,完成投资136亿元。五是深化对口支援工作。指导和督促落实援藏援疆援宁任务,筹集并拨付对口支援资金2.03亿元,实施援建项目90项,帮助引进产业项目48个、总投资52.2亿元。泉州市援藏工作队获评“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对口帮扶的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在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中,“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做法获得通报表扬。
(六)民生保障持续改善。一是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制定人口发展和应对老龄化规划及政策,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获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5家企业入选福建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等试点任务实施,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列入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二是持续深化价格管理。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向困难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3000多万元。加强价费管理,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行业收费;配合研究出台泉州市机动车停车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完善中心市区机动车停车服务收费政策;落实“双减”政策,制定我市线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减轻负担7.94亿元。做好涉案、涉纪、涉税价格认定和价格争议调解处理,办结价格认定2797件,标的总金额24.71亿元。三是完善粮食安全保障建设。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率先在全省研究出台《关于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措施》。调整增加粮油储备规模,持续抓好军粮供应,依法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和粮储(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粮食系统内食品安全指标抽检合格率100%。开展粮食产销协作,组织参加第十七届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签订粮食购销协议16项,粮食需求总量70.16万吨;联合哈尔滨市举办粮食产销专场活动,签订粮食产销对接战略合作协议38项,协议金额11亿元。做好2021年度救灾物资采购,在疫情影响下及时将首批应急救灾物资调运泉港区。
(七)政治建设更加坚强有力。一是加强政治机关建设。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持续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二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开展廉政风险点梳理排查和等级评定工作。迎接市委涉粮问题专项巡察,配合做好省委涉粮问题专项巡视工作和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针对反馈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并逐一整改落实。三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贯彻落实我市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作风若干规定,按照“干部服务群众、政府服务企业、机关服务一线”要求,主动服务基层企业,定期协调解决问题,认真办理省、市领导批示交办事项,高质量办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112件。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是“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也是泉州在新的起点上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关键之年。日前,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形势作了系统分析研判,作出了“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的重要判断,指出“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疫情影响仍在持续,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和调整明显增多”,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要求“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用辩证、长远的眼光研判未来发展”。今年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一)坚持抓规划、推项目、促投资,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1.积极开展政策规划研究。一是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保企业就是保今天,抓项目就是抓明天,抓招商就是抓后天,抓好营商环境就是抓好未来。要建立健全“月初对表、月中对接、月末对照”的工作落实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各县(市、区)、各部门目标任务落实。发改委牵头组织编制的全市一季度“开门红”工作方案已于1月11日印发实施,各县(市、区)、各部门要落实好工作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开局稳”“开门红”。二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实施42个专项规划,策划生成一批带动支撑项目,纳入年度计划滚动实施,争取列入国家、省上盘子推动落实。三是跟踪调度高质量发展项目。要将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纳入重点项目管理,抓紧推动项目建设、促进投资增长。四是加强产业梳理。聚焦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绘制覆盖上下游关键环节的“产业图谱”,形成行业龙头企业、重点配套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要特色优势、区域优化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等“N张工作清单”,刘书记提出,把小而散的企业转型为“专特新”做好产业链缺失项目、延伸项目、升级项目谋划储备,推动“小而散”企业转变为“专精特”。五是抓好生产力布局。目前产业领域有不少项目由国家发改委实行“窗口指导”,比如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石化等,这些行业布局的原则就是区域集聚、主体集中。要加强梳理需国家“窗口指导”范围的项目,对增量项目严格落实“窗口指导”要求,对未开展“窗口指导”的存量项目,根据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风险程度及项目建设情况,提出后续处置方案,妥善化解项目盲目建设风险。
2.强化项目谋划攻坚。坚持项目为先、项目为基、项目为要,聚焦产业招项目、城市建设谋项目、卫生生态争项目。加大项目协调推进力度,争取完成重点项目年度投资1700亿元以上,确保新开工福建泉港地下水封洞库、中国化学天辰项目等项目170个以上,其中一季度开工69个项目建成(部分建成)福厦客专泉州段、泉州台商投资区泉东大道、泉州市正骨医院北峰院区等项目110个以上。一是抢抓重点项目投资。倒排投资计划开工计划,对新开工项目逐一倒排审批时间节点计划,推动审批部门靠前服务。倒排进度计划,加大设备、施工投入,确保按时序进度建成。二是推动“五个一批”梯度转化。结合产业链招商工作机制,加大对签约项目落地率、开工率等指标的考核。通过每季度集中开竣工活动,“比招商、晒签约”,促进签约对接项目加快落地实施。三是压实压细项目前期。《泉州市“项目攻坚2022”活动方案》已提出用地保障突破86个、征迁项目92个,各县(市、区)要建立重点项目工作台帐,压实“谁审批、谁服务”主体责任。四是开展专项主题攻坚。启动清明坟墓征迁攻坚、政银企项目对接活动、征迁久拖未决“拔钉清障专项攻坚月”、“审批服务攻坚月”活动等一批阶段性攻坚专项,推动项目及早落地见效。
3.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一是抓好项目储备。一手抓新建项目谋划储备,一手抓存量项目技术改造,对标产业政策、细化国家支持政策、落实各项规划。二是强化投资调度推进,协调市级投资工作服务小组,分赴各地抓好工业、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三大领域投资。今年,市委市政府力推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是对市场资源再分配的重要手段,通过为中小企业打造一个良好的物理空间,推动企业轻资产、重业态,各级发改部门要积极配合工信部门抓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工作。三是跟踪中央、省级预算内资金补助动态,积极筛选一批制造业龙头项目,及时衔接争取技改、核心竞争力提升、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等专项资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园区争取重大产业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四是抓好中央扩大专项债发行的机会窗口,组织筛选储备一批项目申报新一轮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专项债券,提前做好项目的用地、用海、环评等前期工作,力促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把中央和省各项政策资金用好用足。
4.扎实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活动。对照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分类梳理产业链重点企业延伸发展的招商需求,引进一批新材料、精细化工、集成电路、化合物半导体等配套项目。一是突出“抓招商要落地”。紧盯项目履约落地,从策划、签约,到落地、开工,全过程跟踪推进,督促项目尽快落地,确保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二是落实招商主体责任。策划梳理在谈或潜在的重大项目1000个以上,认真细化洽谈对接方案,落实对接要素条件,集中力量引进重大产业项目。三是推进招商机制创新。市政府抓招商促落地实施方案、招商体制机制创新方案即将出台,各级发改部门和市直部门要按照职责要求,抓好贯彻落实。要建立精准联系客商制度,创新“人才招商”,在人才引进和科研转化同时抓招商,力争引进一个人才、转化一个成果、带来一个项目落地。
(二)坚持延链条、壮集群、优平台,厚植高质量发展支撑
1.创新发展第三产业。一是实施“3”个支撑指标攻坚行动。①批零住餐销售额方面,开展产销分离调研,推动产销分离试点企业工作。②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方面,实现各细分行业规上企业“清零”,推动营利性服务业责任部门抓数字服务、商贸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业发展,“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培植产业发展动能。③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方面,推动开展增存增贷专项攻坚行动,引导省内泉企存贷业务回流。二是实施“4”个产业后劲培植行动。①项目支撑专项行动,滚动建立年度项目盘子,确定服务业百大项目。②龙头培育专项行动,评选第二批市级第三产业龙头企业,健全龙头企业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③载体打造专项行动,组织认定第六批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提升园区集聚效应。④招商选资专项行动,建立服务业招商项目盘子,筛选一批重点招商项目推动落地。三是实施“5”大重点领域提升行动。①消费领域,创新举措壮大体验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规模,持续做大在线消费规模体量。②现代物流领域,支持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发展,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引导物流企业拓展铁路运输,降低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继续推动申报国家物流枢纽。③总部经济领域,研究制定新一轮总部经济发展政策文件,启动市级总部企业认定,推动总部经济区项目建设。④平台经济领域,会同工信、商务、数字办等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行业平台项目策划与招商。⑤两业融合领域,会同工信、商务、文旅等部门推进两业融合工作,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
2.积极培育高新产业。一是紧抓龙头项目。加快三安化合物半导体、渠梁二期等项目投产达产,推动中石光芯、慧芯激光、宏芯科技等光子项目快速放量。二是筑牢产业链条。实施产业建链延链补链专项行动,培育壮大低碳排放、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抓紧引进全色光显、苏试宜特、上海宝藤生物等核心项目,推动光子技术产业园、异质结电池产业园区等项目落地。三是构建产业集群。落实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创建任务,持续推动集成电路、新型功能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三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争取集成电路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集群工程。四是打造创新平台。推动“一产业一平台”建设,加快高效太阳电池装备与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建好丰泽、晋江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优化提升泉州软件园、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等数字经济集聚区,加快半导体高新区发展。积极对接大院大所,完善高技术企业加速成长机制,培育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分类型、分领域、分层次储备一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预备队。
3.加快拓展石化产业。一是在湄洲湾(泉港、泉惠)石化基地规划获批的基础上,推动泉港安控区专项规划修编获批。二是发展高附加值下游产业。加大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特种化学品等细分领域招商力度,加快推动阿朗新科、泉港国亨石化66万吨/年丙烷脱氢和45万吨/年聚丙烯、天骄化学材料、惠安石大胜华新能源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三是积极争取中化泉州芳烃扩能和第二套乙烯、福建联合石化新建乙烯等项目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并落地建设。四是积极争取中化100万吨乙烯及炼油改扩建项目、联合石化新建乙烯及下游装置项目、中化泉州第二套乙烯项目、中国天辰环氧丙烷/尼龙等项目纳入能耗单列考核。
4.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推动泉港区第二批挂钩示范线创建。二是加快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等一批重大农业项目建设,继续谋划储备一批项目。三是抓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永春产业融合示范园加快建设,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认定。四是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推动安溪、德化第二批试点县完成试点任务。五是做精做美小城镇,推动永春、德化、晋江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补短板示范县加快项目建设。
(三)坚持聚要素、破瓶颈、添活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1.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落实“三减”。围绕高频事项线上办件量少、办事窗口群众排长队等问题,按照减材料、减时间、减环节的目标,进一步梳理优化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在全省“五级十五同”的基础上创造更多“泉州标准”。二是推行数字化。依托闽政通“泉服务”推动“掌上办”,整合各类政务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形成统一的掌上办事入口,推动99%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三是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四是强化项目前期指导。倒排审批计划时间节点,落实项目辅导员工作机制,分类压减办理承诺时限,加强中介服务质量管理,探索推进前置审批事项容缺审查、并联审批。
2.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实施县域营商环境监测提升服务,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争取更多细分指标进入全国标杆城市行列,加快打造“遵法度、有温度”的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建立数字化督导工作机制。依托省级监测督导平台开发我市工作专区和个性化功能模块,定期梳理分析政策制度和改革措施、先进做法,深入查找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存在短板并推送问题清单,引导各级各部门对照指标体系改进提升。二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继续推进县(市、区)营商环境第三方检测提升工作,引导推出创新性、差异化的改革实践。总结提炼各级各部门好经验好做法,争取更多典型经验被全省乃至全国复制推广。三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深入园区、企业开展涉企政策宣讲,注重政策信息的发布更新解读,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公众号等渠道开展政策解读和成效宣传。四是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设信用信息平台,加大信易贷工作力度,引导本地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接,拓展融资渠道。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开展信用培训,加强诚信教育,实现信用信息归集质量双提升。
3.加快推进海丝先行区建设。一是加快海丝文旅发展。办好人大关于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丝名城建设的决议,发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品牌效应,打造海丝文化街区,加强旅游品牌营销,建立市县联动联合“走出去”“请进来”营销机制,培育“一县一特色节庆”。二是推进标志性项目建设。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时间中心建设、泉州石湖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项目建设,推动文旅等部门高标准规划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公园等海丝标志性项目,推动华侨历史博物馆升格为省级博物馆。三是争取海丝重大事项取得突破。争取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开通更多海丝沿线国家(地区)航线。巩固开通中欧班列成果,力争实现“海丝”和“陆丝”无缝衔接。争取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升级为全省性平台。承办泉州国际马拉松、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系列赛事、国际排联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晋江国际全程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四是凝聚合力共推海丝先行区建设发展。加快推进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深化“海外泉籍精英故乡行”活动,引导台港澳侨同胞参与海丝先行区建设。
4.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争取更多泉州元素纳入规划,争取获批并上升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二是加快闽西南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平台建设总体方案》首批平台建设,谋划建设泉厦科创走廊;加快福厦客专和兴泉铁路建设,推动福厦客专泉州段顺利施工,确保兴泉铁路上半年建成通车;推进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前期工作,争取年底R1线完成可研报批。三是推进园区共建,加快建设泉厦经济合作区、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等合作园区,会同厦门共同争取厦泉经济合作区享有省级开发区和山海协作区等扶持政策,争取泉州南安高端装备制造园建设成为省级新兴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是梳理筛选一批优质项目,纳入集团、基金项目库,推动惠安绿色建筑产业园、永春达埔农文旅项目、惠安县崇武渔港及产业融合示范区PPP项目等重点对接项目落地建设。
5.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是进一步规范市本级政府采购交易,有序指导200万以上政府采购项目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交易活动。二是逐步放开担保企业进驻电子保函平台,为市场主体提供开具电子保函服务。三是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持续推广“CA掌上证书”,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代理“最多跑一趟”不到场办理业务,构建“泉交易”指数,联合市住建局在房建市政工程领域探索“评定分离”试点工作,促进市场主体依法守信参与招标投标活动。
(四)坚持兜底线、强弱项、惠民生,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1.稳步推进社会事业领域发展。一是抓好稳就业工作。加大对职业培训、再教育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尽可能吸纳更多高质量人才就业。二是高质量抓好国家产教融合试点。积极搭建泉州市产教融合综合服务平台,谋划建设市产教融合园区和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三是实施优质普惠学前教育工程。推进一批公办幼儿园建设,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四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升。推动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建设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市中医院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加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五是抓好“一老一小”工作。加快邻里社区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谋划一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储备项目,实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六是落实家政服务业“领跑者”行动试点任务。出台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扶持措施和管理办法,推动家政服务业品牌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2.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一是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平稳有序承接能源管理相关职责,做好能源管理衔接工作。加快编制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碳达峰行动方案、各专项行动方案以及保障方案,优化调整能源结构,落实节能审查制度,积极开展降碳增汇行动。加强用能保障,一手抓增量指标向上争取,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能耗单列范围;一手抓存量指标优化利用,严格实施用能预算管理,把有限能耗指标优先用于有利于高质量发展项目,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二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河湖长制、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林长制、生态司法保护、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等改革任务。三是持续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重点项目跟踪落实机制,积极推动泉州港围头湾港区石井作业区11-12#泊位工程、泉州市LNG应急储备中心、泉州船厂重整盘活等项目建设。
3.优化价格管理。一是认真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配合相关部门衔接市场供需,推动价格总水平在合理区间运行。省发改委近期通知,从1月1日起开始执行日监测、日巡查、日报告制度,各地要组织人员到市场一线看价格、看货架,发现需求突增、供应趋紧现象,要立即商请相关部门加强货源组织和储备投放。二是严格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按月足额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发放价格临时补贴。适时启动平价商店销售机制,积极缓解物价上涨对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三是强化价费管理,继续推进水、电、天然气、交通、国有景区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做好涉纪、涉案、涉税价格认定及价格争议调处。
4.持续保障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近日,省发改委召开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孟芊主任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指出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要准确把握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清醒认识政治机关意识、综合部门意识、底线担当意识、居安思危意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健全物资储备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党风廉政建设还需加强等新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新姿态奋力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各项工作。强调要以考核为总揽,推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以保供为目标,强化产购储运加销协同保障;以项目为支撑,补齐短板弱项增强保障能力;以改革为动力,全面提升应急物资储备效能;以党建为统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2021年10月13日至11月3日,市委派出12个巡察组对市发改委党组、泉州城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各县(市、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开展涉粮问题专项巡察,反馈指出4方面191个问题,提出46条整改意见,并限期3个月内完成整改。大家要深刻认识到此次涉粮问题专项巡察,既是对粮储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上级各项工作部署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是对我市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一次“政治体检”。各县(市、区)发改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逐一分析查摆,认真抓好问题整改,强化问题整改和结果运用,切实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质量和水平。为贯彻落实好全省粮储工作会议精神,巩固提升粮食安全和物资保障能力,今年要重点抓好六项工作:一是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全市50万吨粮食储备规模,健全粮食购销长效机制,加强对储备粮的监督检查,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二是落实项目建设,惠安、台商区要加快建设粮食应急加工生产线,泉港、石狮、德化要抓紧储备粮库的建设,市本级要积极推进2万吨低温成品粮库及配套应急加工生产线项目建设。三是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做好粮食全产业链节约减损,推进我市粮食质量安全“一品一码”可追溯体系建设,打造若干家“中国好粮油”和“泉州好粮油”示范企业。四是持续完善储粮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粮库管理平台功能提升工程,实现全程动态实时监管和预警防控。五是做好救灾物资储备采购、调用、管理工作,推进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设进度。六是提高应急保供水平,落实储备粮食订单直补政策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进一步巩固拓展产销合作,密切关注粮油市场供需及价格动态,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持续做好军粮供应保障服务。
5.持续抓好对口支援工作。筹集投入项目资金2.3亿元,推动落实33项对口援藏援疆项目和38项闽宁协作重点任务。一是深化产业合作,推动晋江经开区与固原经开区,泉州开发区、台商投资区分别与西藏昌都新区、新疆昌吉高新区共建产业园区,引入石狮食品预包装模式,推动对口支援县区农副产品,通过食品预包装经由泉州口岸通关,争取增加出口交货值1亿元。二是带动稳岗就业,通过职业教育叠加校企培养机制,将对口支援县区年轻人引入泉州,支持鼓励在泉创业就业,为我市引入常住人口和产业人才。三是强化智力支援,开展专业技术人才“项目化援建”活动,支持专技人才领办项目,组织结对帮扶县区专业技术人才来泉学习培训。
(五)坚持转作风、提效能、抓落实,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1.强化政治机关建设。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筹划好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深化海丝先锋“达标创星”活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2.深化主体责任落实。落实省委“五抓五看”和“八个坚定不移”要求,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坚持不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支持驻委纪检组开展工作。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发展优势。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毫不动摇坚守“主阵地”、种好“责任田”。
3.加强系统自身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整治“四风”,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深入基层、项目一线破解工作难题,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水平。落实党组干部培养主体责任,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充分激发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三、勤学善思、担当有为,打造一支复合型发改干部队伍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市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更要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提出的七种能力要求,主动查缺补漏、练就过硬本领,真正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一)加强学习,争做政策研究“高手”。发改是综合管理部门,是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需要建立系统思维,在熟悉掌握经济社会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研判,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政策措施供领导参考。发改系统干部要增强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经济、产业、城市发展等方面专业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不断进取的学习型干部。
(二)善谋长远,锻造项目策划“好手”。省委尹力书记在经济工作会上指出,“稳”意味着先要稳增长,没有增长就谈不上稳;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没有增长就是空谈。发改系统干部要坚持项目为先、项目为基、项目为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特别是要准确把握吃透国家、省上出台的政策文件精神,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前瞻性研究,善于策划包装项目,紧盯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等国家财政支出重点支持领域,在交通物流、能源市政、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方面策划对接专项债;既要学会策划重特大项目,又要懂得梳理周期短、见效快的中小项目,并加强向上沟通衔接。
(三)攻坚克难,练就狠抓落实“能手”。抓落实不仅是一种工作作风,更是一种责任担当,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全体干部要发扬“工匠精神”和“钉钉子精神”,立足岗位职责,观察问题、谋划工作、抓好落实;要提高工作效率,牢牢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理念,做到快落实、快推进、快见效;要学习借鉴其他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机制,强化系统上下联动、部门横向联动,凡事想远一点、想深一层,敢于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确保各项工作落实更加精准高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