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省委十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认真履行职责,强化统筹协调,扎实推进发展改革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467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3381亿元,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48亿元,增长10%,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2018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政治引领,党对发展改革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持续增强
1.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第二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持续兴起“大学习”热潮,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机关政治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六个纳入”,规范管控舆论阵地。
2.坚决贯彻省、市决策部署。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决策部署,主动融入全省赶超发展大局,注重把握发展方向和政策取向。认真办理省、市领导批示交办事项,高质量完成人大议案、政协提案116件,将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作提案办理经验典型发言。落实人才工作责任制,实施“人才港湾”计划,将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贯彻落实我市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作风若干规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靠前破解工作难题,执行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强化管党治党政治担当,围绕省委“五抓五看”和“八个坚定不移”要求,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逐级签订责任书,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有效运用好执纪监督“四种形态”,落实省纪委“五抓五重”要求,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经常性开展廉政警示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查及综合整治,加强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进一步完善资金安排、办公用品采购、财务管理等制度建设。
4.全力做好巡视巡察整改工作。认真落实省委巡视、市委巡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履行主体责任,研究制定具体整改方案,按照“真认账、真反思、真整改、真负责”要求,逐项抓好整改落实,研究出台制度文件10项,督促做好整改后续工作,巩固整改成果。
5.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工作。落实市委统一部署,平稳有序落实机构改革任务,正在进行职责划转、人员转隶工作,物价、粮食方面工作顺利过渡,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
(二)强化政策规划研究,参谋助手作用有效发挥
1.抓好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工作。一是做好年度计划安排执行相关工作。起草《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1-7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顺利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测评结果为“满意”。研究起草《泉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2019年预期目标和工作重点。二是做好市委、市政府经济分析会季度报告。围绕年度目标,重点监测宏观环境变化、指标变动、政策措施落实等情况,加大对关键性、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的跟踪分析力度,及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三是进一步完善落实主要经济指标运行预分析机制,及时沟通衔接,加强指标预调度和经济运行预分析。四是抓好经济运行宣传工作。协助做好“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型主题采访;主要领导接受福建电视台、福建日报、中国改革报等主流媒体采访,推介泉州经济发展成果。
2.抓好赶超发展相关工作。一是规划路径。在全省率先制定赶超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二是明确目标。三年指标台帐细化到季度,下发到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确保目标明确、压力传导到位。三是测算支撑。通过对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投资3000万以上技改项目、房地产、建筑业和存量增长进行了口径较紧的细化测算,明确至2020年增加值增量来源,确保赶超发展落到实处。四是落实赶超。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8458亿元,增长8.9%,高于赶超目标0.2个百分点,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额完成目标,增速居全省前列;全年GDP绝对数增加910亿元,超省台帐目标229亿元,为2020年GDP突破万亿打下坚实基础。
3.组织制定实施一批规划。一是组织开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形成《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及5个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后,报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二是抓好一批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得到较高评价;牵头开展福建省湄洲湾(泉港、泉惠)石化基地规划报告编制与规划环评,协调推动泉惠石化工业园区安全控制区专项规划编制建设;起草《泉州市人口发展规划(2018-2030年)》,委托开展泉州市通用机场专项规划和通用航空产业专项规划编制。
4.政策资金争取下达取得成效。用足用活国家、省支持我市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全年争取中央、省级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63个,共24.57亿元,涵盖“三农”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节能环保、生态建设等领域。继续跟踪全市18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实施情况,协调市级产业转型升级引导资金安排落实,今年已下达专项资金4951万元。
(三)强化项目带动,投资质量效益持续提高
1.项目攻坚成效显现。一是征迁“拔钉清障”组织有力。春节前40天大会战,攻克37个征迁扫尾项目;清明期间坟墓征迁专项行动,51个市级重点项目涉及1.6万座坟墓全部完成征迁。全年完成房屋征迁1050万平方米、征地(海)9.6万亩、坟墓4.9万座,分别同比增长98%、75%、113%,完成年度计划的125%、103%、120%。二是实行“专家专业检查+领导一线办公”。成立活动周办公室,协调问题334个、解决问题253个。三是压缩不合理工期。通过重新调整施工组织设计、紧盯征地拆迁难点、开展劳动竞赛、严格考核奖惩等措施手段,推动26个政府投资项目压缩工期93个月。四是创新正向激励机制。实行“自主申报+专业抽查+综合评比”,每半年组织一次考评,组织6个行业专家组随机抽查,综合研究提出“好中差”名单和优秀案例。在全省“五个一批”正向激励考评中,市本级2次进入全省前3名,共获1000万元前期工作经费奖励;泉港、晋江、南安、惠安、安溪分别进入全省前10名,共获500万元前期经费奖励。五是启动2019年“春季攻坚行动”。围绕限期问题销号、招商季等专项行动,动员全市上下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全力奋战,销号一批省、市重点项目用地报批、重要节点交地严重滞后征迁项目等清单任务,持续保持招商热度,保证企业平稳生产,确保2019年一季度“开门红”。
2. 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完善“一月一协调、一季一督查”机制,主动做好项目协调管理与服务。全年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1500亿元,90个重点项目新开工、70个新竣工,各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产业方面,惠安金帝巧克力、泉港聚氨酯、惠安琦峰轻工扩建、南安乔东复合无纺布等一批项目顺利投产;永春九牧智慧制造、玖龙纸业扩建、百宏差别化纤维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开工建设。其中,三安高端半导体、石狮通达三期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基础设施方面,兴泉铁路、福厦客专、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泉州市综合交通枢纽、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等项目正加快施工进度;国省干线纵三线南安省新至梅山公路、国道324线南安官桥前梧至水头路段改造工程、纵二线晋江紫帽塘头至磁灶井边段改造工程等建成通车。社会事业方面,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科技与规划馆、工人文化宫、大剧院、图书馆、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泉州外国语中学洛江学校、晋江市八仙山全民健身中心等建成;泉州市老年医院、泉州歌舞剧院、晋江市第二体育中心等一批项目新开工建设。
3.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一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国内外不利经济因素,加快推进有效投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增长14.2%,高于年度计划目标1.2个百分点。二是进一步强化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2018年度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年度安排197个,总投资1214.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0.5亿元。三是起草《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作若干措施》,提出8条措施激发投资活力,全市民间投资全年增长18.6%。四是牵头组织协调全市33个投资工程包牵头部门推进项目实施,全年预计可完成投资330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40.6%。五是起草并签订我市与国开行福建分行《关于推动泉州市跨越发展深化开发性金融战略合作协议》,涵盖91个项目、总投资达3957亿元。六是完善PPP项目库,积极申请PPP项目前期工作中央预算内资金,向民间资本推介重点领域项目,截至目前我市共有31个PPP项目落地签约,总投资329.81亿元。
(四)强化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1.积极推进工业重大项目建设。一是推动项目前期工作。协调推动电咖汽车、中化专属园区、百宏PTA等项目加快前期,开展中化第二套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规划、国家石油储备第三期备选项目前期工作,协调争取省上相关部门支持。二是加强项目跟踪管理,策划、储备全市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征集上报在福建日报晾晒每季度新开工的大项目、好项目,合计40个项目获通报激励、总投资479亿元。三是协调推动项目加快投建投产。西虎汽车技术改造、立亚化学特种陶瓷材料先驱体产业化项目等开工建设,威兰汽车发动机燃油系统精密零部件产业化、泉州玖龙纸业65万吨高档牛卡纸扩建等一批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
2.现代服务业持续提质扩量。一是组织实施“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研究制定《泉州市2018年“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方案》,健全三产业指标月份监测分析、三产运行季度分析报告等工作机制,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增幅位居全省设区市第三。二是强化重大项目带动。全市104个服务业百大项目全年预计完成投资182亿元,超时序进度近6个百分点。积极参与9.8省现代服务业专场对接活动,5个重大招商项目上省台签约。初步建立全市第三产业招商对接项目库,对接项目共108个,总投资1220亿元。开展2018泉州市服务业创新项目推选活动。三是坚持培育龙头企业。滚动建立服务业上市后备企业库,引导有条件的上规模服务业企业开展股份制改制。扶持新增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14家。开展“2018泉州服务业企业百强”排序工作,新增2家年度营业收入超百亿元服务业企业。四是强力推动三产发展着力点。制定出台《泉州市第三产业发展工作着力点三年行动方案》,逐月跟踪、推进33项着力点工作。五是打造集聚区载体。组织评选4家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新增2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获评数量位居全省设区市第一。
3.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一是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编制《泉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送审稿)》,牵头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和乡村公共服务2个专项小组。二是抓项目建设。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可研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工程估算总投资138.6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19.1亿元。推进晋江防洪工程、泉港区南山片区防洪防潮工程等在建农业重大项目建设。三是抓基础设施。认真推进一批防灾减灾投资项目实施进度,协助行业主管部门抓好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流失治理、生物防火林带和沿海防护林等项目建设及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四是抓产业融合。落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重点抓好6个示范乡镇及全市45个示范村建设。
4.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一是推动半导体产业集聚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初具雏形,招商引资逐步推进,化合物半导体快速推进,三安项目2000亩厂区建设基本完成。二是促进科技项目成果对接。组织参加第十六届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对接合同项目938项、投资总额615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均居全省设区市第一位,对接项目开工投产率达60.66 %。三是加快推进公共平台建设。积极组织申报2018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福建省电机驱动与功率电子工程研究中心获省级预算内资金补助500万元;推动“6·18”协同创新院产业技术分院建设,微电子产业分院正式获批。四是推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工作。联合丰泽区围绕“推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主题举办2018“创意泉州”创新设计成果对接会暨新技术应用论坛。
5.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一是注重项目策划。推出全市重点招商项目208个,总投资3532.44亿元。二是统筹推进区域招商工作。成立京津冀专责招商工作组,选派驻京专职招商干部,建立完善驻外招商工作制度,今年来全市累计对接京津冀区域项目105个,其中签约50个、意向65个。组织承办2018年泉州市京津冀区域招商洽谈会,现场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423.9亿元。举办“2018年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暨第五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发布会”活动,现场发布30项纺织鞋服行业科技成果,并有3个获奖的年度项目成果与我市企业现场签约。三是洽谈推动央企意向项目尽快转化。推动中海油服新材料生产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推动中国新兴矿化整合石材优质资源和互联网石材销售平台、中化PTA和聚酯等项目正式签约落地;加快对接洽谈中农批海韵街农贸市场、新松机器人泉州智能产业研发创新公共平台项目等意向项目。四是加强央企招商项目跟踪管理。对列入省跟踪的5个央企先进制造业项目进行动态跟踪,加快项目洽谈转化落地。加强省“三维系统”央企项目跟踪管理,全年完成投资94.2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4%。
(五)强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活力持续增强
1.积极推进经济社会体制改革。一是研究出台经济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2018年工作要点,指导协调各相关部门推进经济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民营经济综改等工作。二是贯彻落实省关于提升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制定出台《泉州市提升营商环境行动实施细则》、《关于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配合省上按照国家试行的营商环境便利度评价体系开展评估工作,并建立督查机制,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内容。三是会同市机关工委、编办、效能办开展“推进机制活、建设新福建”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评审,并获省优秀组织奖。
2.着力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一是提升服务能力。践行“马上就办”、“一线工作法”,建立项目审批四级协调、挂钩服务项目、项目容缺审批等制度,深入古城办、新城办等项目现场指导和服务项目前期审批。二是深化简政放权。全面清理整合权责清单,实行网上备案,推广互联网+政务,全面推行电子证照应用。调整完善我委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权力清单,制定行政审批和和许可事项办事、权力运行流程图并向社会公开。三是提高审批效率。全年审批、核准、备案项目214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贯彻并联审批,压缩审批时限,目前我委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并联审批事项82项,占所有审批事项96.5%;全年共办结并联审批件186件;实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总计74项,占所有审批事项86%,其中市级权限内企业境内投资项目备案、外商投资项目备案事项已完成全网络办理。四是做好、用好台帐。全面梳理窗口咨询、收件、评审、退件等情况,排查审批服务“堵点、痛点”,认真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协调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推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协调落实院长年薪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步进行年度绩效考核,市属公立医院考核结果1家优秀、3家合格、2家基本合格;强化医院控费和内部管理,合理制定医疗单位年度控费目标,设定医药费用增长上限,推动实施三级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二是推进医保管理制度改革。推动以按病种收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实行全市统一的医疗救助政策,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推进药品货款医保统一结算。三是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在城市,筹建泉州市第一医院医疗集团;在县域,以石狮、永春、德化为试点,建设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组建县域总医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下沉。四是协调落实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深化医改工作,逐项分解落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
4.逐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一是逐步完善社会信用建设体系。制定印发《泉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方案(2018-2020)》、《泉州市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实施意见》,研究起草政务诚信、个人诚信、电子商务领域信用等文件。二是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机制。按季度征集我市诚信“红黑榜”,已发布三期名单,向社会公示“红榜”单位及企业186家,“黑榜”企业96家。三是创新信用发展模式。协调品尚电商与国家信用信息中心签订信用信息合作备忘录,引导成立全国首家信用公益基金会。举办首期信用修复培训活动及2018年泉州市十大优秀信用案例推选工作。四是推进联合惩戒。将信用查询纳入项目核准、政策支持、评优评先等工作的前置审核条件,今年共推送失信被执行人、海关失信认证企业、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电子商务黑名单等近九千黑名单信息,收到联合惩戒案例100余条。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搭建我市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平台,畅通我市政务系统与法院失信被执行人的查询通道。积极参与国家信用平台联合惩戒试点工作,打通市行政服务中心审批系统与国家联合惩戒平台的数据通道,实现自动比对、实时惩戒。五是开展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涉金融领域、电子商务领域、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5.稳步推进我市公车改革。一是研究出台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研究起草配套文件。二是开展参改单位具体实施方案备案或审批工作。组织对市本级350多个事业单位车改方案的备案及市属国有企业车改方案进行审批,批复6个系统事业单位车改方案及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车改方案。三是推进车辆信息化管理工作。按照全省统一的数据标准,做好车辆相关数据与“全省一张网”2.0版的对接,完成车辆运行使用、派车调度信息化的升级改造。推动公车服务平台实现车辆用车信息全程在线纪录。
6.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是出台《泉州市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实施方案》等文件,加快推进县市两级交易中心办公场所建设,加快启用电子招投标系统、改造升级第三方代理人脸识别系统、开发产权交易信息交互系统,不断推动平台信息化建设。全市各类交易项目共6593宗,交易总额821.9亿元,增值60.85亿元,节约资金46.6亿元。二是规范完善政府采购流程,全年累计完成政府采购项目7778宗,节约资金9855.03万元,节约率8.26%,有效地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加强服务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咨询工作,全年共完成前期咨询项目119个,总投资279.39亿元。
7.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一是抓好经济动员。组织经济动员潜力调查及战时经济动员演练,泉州市军需纺织品动员中心获省上批复成立,成立国家级油料储备动员中心待批。二是做好军民融合。牵头起草《泉州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纲要(2018-2020年)》,成立八个专项统筹小组,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组织民营企业参加“5.31”军民融合项目对接会,签约总投资10.5亿元的高性能特种陶瓷材料产业化项目。组织15家军民融合企业参加今年“6.19”福建军民两用技术项目成果对接签约活动,2家企业的3个项目完成现场签约。下达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奖励资金419万元,目前我市军民融合企业共105家,今年新增30家,增长速度居历年之最,取得军工资质企业34家,产品进入军队供应商目录企业98家。
8.扎实开展政策法规工作。加强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机制。依法做好行政执法工作,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联合印发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指导协调项目招投标工作。
(六)强化统筹协调,区域发展持续向好
1.加快推进海丝先行区建设。一是做好协调衔接。贯彻学习习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海丝核心区建设决策部署,形成《关于贯彻落实市委常委会议精神推动泉州“海丝”先行区建设走深走实》等文件。二是印发《2018年泉州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工作要点》,梳理筛选“海丝”重点项目119个。协助推动中意“两国双园”、“丝路海运”、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等海丝重点项目(事项)。三是协同相关部门推动先行区建设。如协助做好中法文化论坛、中国国际电视台《“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特别访谈节目、人民日报社2018“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等海丝相关宣传工作,积极推介泉州海丝先行区建设成果和发展潜力,获评“一带一路”建设典型案例城市。做好国家发改委、香港公务员考察团等来访接待工作。
2.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一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出台年度工作要点,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进上级试点和泉州特色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建设正向互动研究,基本形成“三全六化”模式特色经验并上报省发改委。完成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等13项改革任务,市河长制、垃圾分类、流域补偿、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晋江市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晋江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永春县全域生态综合改革、永春县空间规划等多项改革经验获省上乃至中央复制推广。二是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继续抓好碳排放权交易,104家重点排放单位100%完成全省碳排放权配额清缴履约工作。认真做好省对市2017年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考核结果获“完成”等次。出台“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完成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2016、2017年度考核工作。三是积极争取生态领域补助资金。获中央预算内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补助资金3640万元、省级预算内危险废物防治建设项目切块补助资金195万元。筛选上报泉州市德化县城市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等5个项目争取纳入2019年中央预算内生态文明建设专项投资计划。
3.加快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一是建立闽西南协同发展区联席会议制度,督促协调各地各部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工作。二是强化规划对接。配合省上做好闽西南协同发展区规划,明确发展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进一步提升区域协调发展的层次和实效。会同厦门发改委开展厦门—泉州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前期研究工作。三是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我市19个闽西南协同发展区重大项目(第一批)建设,总投资达4805.5亿元。
4.推动海洋经济加快发展。推动我市49个项目纳入省海洋经济重点项目(在建30个,前期19个),在建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居全省第一,全年完成投资11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125%。会同市海洋渔业局、财政局做好市级海洋经济专项补助资金下达工作,累计补助项目14个、下达补助资金3000万元。
5.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特色小镇创建统筹协调和跟踪督导,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海丝文旅小镇、安溪县虎邱(西坪)铁观音茶源小镇等5个小镇上报省城镇化办,拟申报纳入省级第三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推进特色小镇投资工程包项目建设,全年推动实施56个项目。
(七)强化民生保障,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1.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一是制定出台《泉州市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实施意见》、《泉州市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泉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公共服务专项小组关于印发乡村公共服务专项小组工作方案的通知》、《泉州市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50年)》等文件。二是围绕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难题,积极争取民生领域资金支持,37个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获得中央、省预算内资金 2.38亿元。三是加快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审批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年列入市级在建重点社会事业项目64个,累计完成投资108.31亿元,完成计划103.58%。四是积极申报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我市作为8个城市之一参加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座谈会并作典型交流发言。五是组织开展主题公园发展情况核实、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回头看”,制定《泉州市禁止高尔夫球场建设监管责任清单》,协调落实整治工作职责。
2.有效落实脱贫攻坚任务。积极落实《易地扶贫搬迁事中事后监管巡查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搬迁成效自评工作,任务落实率、住房竣工率、搬迁入住率、累计脱贫率均达100%。积极推进以工代赈项目建设,6个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获得以工代赈省级财政配套资金补助62万元,资金到付率和项目完工率均达100%。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检查,联合市审计局、扶贫办等部门开展2018年市级第二次扶贫领域联合监督检查工作,对南安市、安溪县易地扶贫搬迁和以工代赈项目进行了抽查检查。
2019年工作思路
2019年,我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遵照市委“作答时代命题、聚力赶超攻坚”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开创新时代“五个泉州”建设新局面,勇当高质量赶超主力军,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一)围绕经济运行监测,着力推动重大任务实施
1.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今年各地生产总值计划增长8.5-8.7%。一要围绕年度目标,开展经济运行分析,加强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走向的分析研判,密切跟踪监测全市经济运行情况,重点监测宏观环境变化、主要指标变动、重点项目推进、政策措施落实等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二要针对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及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变化情况,加大对关键性、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的跟踪分析力度,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的对策措施。三要进一步完善落实主要经济指标运行调度机制,加强指标预调度和经济运行预分析,及时沟通衔接、协调调度。对各县(市、区)以及市直有关部门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逐月通报。四要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三年赶超行动,去年是打基础年,今年是决战之年,明年是决胜之年,要围绕落实赶超发展目标和全年指标任务,加强对全市赶超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台帐督查,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完成省上赶超发展台账计划目标,并且自加压力,争取为全省赶超发展任务做出更大贡献,争取2020年迈进万亿GDP俱乐部。
2.抓好五年规划衔接工作。一要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后半期。结合“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发现的短板和问题,推动各部门和各县(市、区)综合施策、解决问题,确保完成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二要启动“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设置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宏观经济环境和指标体系研究、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等多项前期研究课题,开展基础调查、信息收集、发展思路论证等重要前期工作。三要抓紧形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充分理顺“十四五”期间全市的发展基础、战略目标和规划路径等,总结提炼前期研究成果,形成规划基本思路,为最终形成具有前瞻性、可操作的“十四五”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二)围绕扩大有效投资,积极拓展国内市场
1.开展项目攻坚2019活动。一要保持项目攻坚热度。要按照高质量赶超和转型升级阶段性特征,按照项目攻坚“1+1+N”(重大重点项目+城乡建设大会战项目+市委、市政府阶段性中心工作任务)的原则要求,在2019年尽可能多启动一批有意义、有份量、说得清、做得成的阶段性攻坚小专项。二要抓好台帐精细管理。围绕2019年、最迟2020年上半年能投产的目标,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倒排倒逼、挂图作战的工作机制,制定下达一批前期、征迁、开工、竣工时间节点计划,逐级分解任务、层层传递压力,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确保按期产出效益。三要继续亮晒攻坚进展。加大“督”的力度,通过专家团队专业检查,既督促投资进度、形象进度,又督促调度会议定事项的落实,形成常态化督导;加大“晒”的力度,重点晾晒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社会民生项目开工、竣工情况,晒任务、晒项目、晒进度、晒成效;加大“奖”的力度,结合项目攻坚考评,适时增补市委、市政府阶段性中心工作考评小专项,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更好发挥正向激励导向作用。四要抓好要素保障落实。继续强化指挥部的一线协调调度作用,推动职能部门、主管单位、业主单位更加紧密互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存在问题;探索建立市级要素指标统筹调配制度。五要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着力突破厦漳泉城际轨道R1线、秀涂港口铁路专用线、漳泉肖铁路白濑水库改线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兴泉铁路和福厦客专项目建设,重点突破征地拆迁工作难点及扫尾工作。
2.继续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全年固投计划增长10-13%,为此,一要落实正向激励机制。积极争取省上正向激励支持,加快推动我市12项正向激励政策的贯彻落实,扩大政策覆盖面。二要全力攻坚促进项目落地。重点抓好“泉州芯谷”基础设施、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安全控制区、泉州市综合交通枢纽等“重中之重”项目。三要深挖潜力确保应统尽统。结合当前组织实施投资工程包,加大统筹协调推进力度,抓紧梳理手上在商在谈的一批PPP项目,争取早日落地,调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力争通过实施一批PPP项目和工程包项目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稳步上行。四要抓好产业投资。突出工业和服务业投资,重点抓好一批在建产业项目,推动早投产、早见效。五要做好2019年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筛选安排工作,督促各相关单位抓紧对项目进行审核,补充完善相关内容。
3.牵头做好投资工程包工作。一要继续加强与各工程包牵头单位的沟通衔接,根据省上精神及我市行业短板情况,继续策划、生成新工程包及项目,并落实工程包及项目增补机制。二要贯彻“一包一策”、“创新机制”要求,督促各工程包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加快推进实施方案,建立完善可操作、可预期、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机制和配套政策保障。三要继续采取会议部署、效能督查等方式,督促要求各工程包牵头单位进一步加强与省上沟通,做好项目跟踪、进度报送、问题协调等相关工作。
(三)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
1.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促进纺织鞋服、建材家居、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增量发展,推进九牧智慧制造、玖龙纸业等一大批制造业项目建成投产。谋划、洽谈、引进一批高端、建链补链强链重大项目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促进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
2.加快推动重化产业延伸拓展。一要尽快完成福建省湄洲湾(泉港、泉惠)石化基地规划修编报批,组织完善湄洲湾(泉港、泉惠)石化基地总体发展规划和规划环评报告,指导两个石化园区发展。二要推进中化专属园区开发建设,支持并协助中化开展第二套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争取该项目纳入国家发改委石化相关规划文件。推进中化乙烯等重大石化项目落地建设,争取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实现中交。三要推进重大工业项目落地建设,推进中化泉州乙烯及炼油改扩建、百宏PTA等项目尽快投建投产。
3.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一要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争取福建省6·18协同创新院在我市设立更多的产业分院,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和机构的技术辐射带动作用,帮助我市企业解决产业技术瓶颈,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微电子产业分院加快建设,积极开展微电子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和交流,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6·18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协同做好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平台优势,推动项目成果转化落地。二要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石狮海洋船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通讯设备飞通(福建)生产基地、丰泽对讲机“模转数”产业化项目、石狮通达三期项目、石狮永信智能机械二期项目、晋江晋华集成电路存储器生产线建设项目、安溪晶安光电三期项目、永春永燠灵芝菌合剂项目、南安蓉中电气设备生产项目等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继续组织企业做好国家、省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申报工作,争取更多上级资金扶持,进一步加大高技术产业扶持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4.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计划增长10.1-10.4%。一要继续推进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开展“千百十”工程,做大做强旅游休闲、电子商务双千亿产业集群;实施双百行动,推动服务业百大项目,开展“2019泉州服务业企业百强”排序;实施十份政策文件、十大商务楼宇、十大招商项目、十场品牌展会、十项综合性大型活动等“5个十”计划。打造“泉州服务”,研究发布“泉州服务业发展指数”,培育拳头业态(园区、品牌)。二要强化指标监测跟进。进一步研究梳理三产重点领域,紧盯第三产业相关指标任务,加强指标运行调度,推动今年第三产业各项指标完成年初既定目标任务。三要提升第三产业企业竞争力。制定出台服务业龙头企业扶持措施。探讨建立第三产业重点企业挂钩联系机制,推荐一批服务业优质企业入选“泉州市瞪羚企业培育库”,筛选推荐本地龙头企业申报“省级服务业领军型企业”。四要培育第三产业发展后劲。滚动建立第三产业招商项目库,做好参与省现代服务业专场对接活动有关工作,加强签约项目后续跟踪管理。围绕《泉州市重点发展产业指导目录(2018年本)》中制造服务、消费服务、文旅服务10个中类55个小类服务业重点业态,策划生成一批三产招商项目。五要推动三产业态集聚发展。做好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评选、奖励工作,筛选申报省级第四批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加强省级、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运营情况的跟踪管理。六要扎实推进东海片区滨海总部经济区建设,修订出台我市总部经济扶持措施。
5.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一要继续推进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配合项目业主推动项目初步设计审批及先行开工工程建设进程,把该项目作为稳投资储备项目报上级推荐进入项目库。二要继续谋划农业项目,组织各县(市、区)有关部门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筛选储备一批前期工作成熟、建设条件落实的农业项目,抓住国家增加农业农村投入的有利时机,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发改委项目库和上级资金支持。三要继续抓好我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重点抓好晋江深沪、惠安崇武、南安向阳、安溪尚卿、永春蓬壶、德化上涌等6个示范乡镇及全市45个示范村建设,跟踪落实核拔资金的前期落实与使用情况。
6.统筹推进招商对接工作。一要继续做好京津冀区域招商工作。深化与中国新兴、中纺院、新松机器人等一批央民企意向项目的对接洽谈,争取尽快转化落地。二要完善央企项目滚动推进机制,协调要素保障,加大与央企意向项目对接洽谈力度,持续推进央企项目促批落地,重点推进我市列入福建省央企先进制造业项目库的意向项目尽快转化落地。协助省市开展民企、外企项目招商推介活动。三要稳步推进外经发展。认真做好我市参加2019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有关筹备工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投资福建”、外商“9·8”福建行等项目对接活动,做好对外招商项目的筛选、储备和网上推介工作。创新项目储备机制,实行常年筛选、动态跟踪、滚动储备。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拓展业务,持续拓展泉州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产能合作。加强使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引导工作,努力提高贷款使用质量和效益。
7.继续完善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体系。一要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推动粮食安全责任落实。二要严格规范管理,降低储备运营成本,大力推广绿色储粮技术,不折不扣落实储备粮油规模,全面开展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三要加快推进市区中心粮库和县(市、区)等7个在建粮库项目建设进度,实施“智慧粮食”工程,加快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构建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四要健全应急供应体系建设,建设泉州市粮食应急指挥平台及一批粮油应急配送中心,深化军民融合军粮保障机制,提高军粮供应能力和服务质量。五要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持续推进全市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改革,提高绿色优质粮食产品的供给水平。六要鼓励和支持粮食产业龙头企业依托粮食物流重要通道和重要节点,充分发挥粮食储备、加工和贸易流通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市场主体培育,规划建设现代粮食产业园区,全力服务保障我市粮食安全。
(四)围绕重点领域,加快落实关键性改革任务
1.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一要专业化引导。组建营商环境智库,委托第三方机构,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二要项目化落实。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销号管理;开展“寻标对标创标”活动,推动营商环境“大比拼”,着力打造泉州标准、泉州品牌。三要制度化建设。开展“机制体制创新”竞赛,着力优化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互联网+政务等“三大服务”,健全产权保护、执法监管、社会信用等“三大体系”,增强金融创新、引才留才、开放便利等“三大能力”。四要规范化运作。加强统筹谋划、督导检查、综合考评和舆论宣传,牵头抓好重大政策制定、重大活动开展、重点工作推进,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列入年度绩效考评内容。
2.持续推进经济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深入开展调研工作,深入实施民营经济综改,督促、跟踪经济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任务进展和落实情况。会同相关部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企改革、产权保护体制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财税体制改革等,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3.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落实“放管服”工作,拟定出台我委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的相关措施和工作细则,加大力度下放审批事权,深化台帐分析制度。二要协同行政服务中心做好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对政府投资项目可研报告审批和企业投资项目申请报告核准的各类审查审批事项实行并联审批,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三要牵头做好立项规划用地许可阶段项目会商会审,促进项目早日落实落地。四要规范投资项目中介管理,建立健全综合评价管理,建立中介组织信息数据库,加大惩罚力度,促进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缩短行政审批周期。五要组织项目建设单位分批、分次不定期开展项目对接和业务培训,集中重点学习项目审批及建设流程。
4.持续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一要抓紧出台《泉州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泉州市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泉州市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围绕重点领域,突出重点任务,发挥重点示范,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二要加快推进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二期建设,开展政务、个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公示、应用。推动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联合惩戒试点工作。三要探讨推行信用承诺制度。试行审批替代性信用承诺,在行政服务中心选取部分窗口推行事前信用承诺制度。鼓励行业自律型信用承诺。四要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继续开展政务、涉金融、电子商务等重点行业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五要继续探索政府主导、协会(基金会)承办、行业主管部门配合的信用修复培训模式,完善纠正失信行动、进行修复培训、做出信用承诺、完成修复考试的信用修复流程,定期组织我市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负责人进行信用修复培训,并将之作为信用修复的前置条件逐步推广。六要继续推广公益性信息评价,加强对重点主体、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大数据监测,为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审核、招投标信息审核、重点企业监督、区域经济运行监控、区域金融风险研判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5.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配置改革。一要指导南安、泉港分中心新场所建设,加强与分中心协同协作,进一步提升交易平台建设水平。二要组织建设工程招投标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勘察设计电子招投标操作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三要全面推行公共资源配置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把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政务公开工作绩效考核范围。四要积极开展创新政府资源配置方式试点示范,着重在统一城市户外广告经营权、创新公共停车位经营管理权、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资源有效整合、推进罚没物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统一交易、探索推进能源、水利、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共用事业领域特许经营活动等五个方面先行先试。
6.持续深化价格改革优化价格管理。落实稳价控价工作机制,使价格总水平运行在合理区间。一要深化输配电价改革,不断挖掘用能成本降低空间,完善优化水电生态电价、天然气价格机制。继续推进农业水价、服务价格改革。二要落实全市收费政策评估制度,落实绿色发展、行政事业等领域收费政策,落实清费减负政策。推进交通运输价格市场化,落实价费优惠政策,降低物流成本。三要强化价格精准调控,认真落实价格联动补贴机制,坚持在重要节日对特困群体发放价格补贴。加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加强民生价格信息发布,推进平价商店建设,稳定价格预期。四要强化输配电、天然气、供水、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行业成本监审,完善成本监审制度体系。五要加强价格认定工作,深化价格争议调解处理,继续推进价格争议调解示范工作站建设,做好价格服务工作。
(五)围绕区域协调,着力优化城乡区域发展格局
1.积极推动海丝先行区建设。一要做好与国家“一带一路”办等机构衔接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一带一路”项目库。加强动态研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力求在先行平台建设、体制机制方面有所突破。二要深入实施海丝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和发展规划,围绕海丝重要门户城市建设、国际产能合作、华人华侨民心相通等重点工作,做好2019年工作要点编制和项目梳理,加以推动落实。三要配合相关部门推动中意“两国双园”项目、丝路海运、中国海丝博物馆、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等海丝重要项目(事项)建设。
2.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一要出台泉州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2019年工作要点,统筹推进各部门、各领域改革任务,重点深化“生态+产业”、“生态+城乡”、“生态+民生”等模式,持续推进空间规划编制等上级试点改革任务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正向互动、生态连绵带等泉州特色改革任务,完成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方案、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7项生态文明试验区年度改革任务,及时上报试行有效的重大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二要协同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配合做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3.积极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要深化简政放权。组织修订《泉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规定》和《泉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对审批前置材料进行瘦身,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加强对列入2019年度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项目的前期指导、咨询服务,促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二要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福厦客专泉州段、兴泉铁路及东海、金屿等跨江跨海通道建设,提高泉州与内陆地区联系,拓展经济腹地并加快山海协作向更深层次推进;加快海西天然气管网德化支线工程建设,改善地区能源结构。
4.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跟踪、服务晋江、石狮、德化和南安沿海三镇等国家和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协调推进永春达埔香都小镇、德化三班瓷都茶具小镇、安溪藤云小镇、晋江(金井)人才梦想小镇、深沪体育小镇、晋江“芯”小镇等6个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开展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指导、推动水头、金井等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
5.积极推动区域合作。一要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合作大局。配合抓好《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发展规划》实施,推动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积极谋划推动重大合作项目,突出规划对接,高标准做好闽西南协同发展区规划和厦门翔安—泉州南翼科创走廊规划,确保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相关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二要贯彻落实《泉州市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0)》,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海洋强市的意见》,力争海洋经济增加值增长9.5%以上。认真做好我市2019年海洋经济重点项目摸底上报工作,持续推进渔港经济区等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建设,配合有关部门用好用活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助推我市海洋经济发展。
(六)围绕民生补短板,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1.加快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一要完善民生领域相关政策。制定出台《泉州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意见》、《泉州市人口发展规划(2018—2030年)》、《推进泉州市足球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政策落地。二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国家《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启动我市标准体系研究。配合财政等部门积极稳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省与市县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三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泉州市丰泽区幼儿园城东校区、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的跟踪管理,协调解决项目审批、建设中存在问题。加快推进社会领域中央、省预算内投资补助项目建设,通过国家重大项目库及时跟踪项目进展,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四要做深做实社会事业领域项目储备,积极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计划盘子,获得中央、省级预算内资金支持。五要积极争创泉州市产教融合建设全国试点城市。研究制定试点城市工作方案,成立产教融合全国试点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会同教育、人社等部门策划生成一批以院校、政府、企业主导的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促进我市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争取泉州市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获批。
2.加快实施社会领域补齐短板工程。一要实施教育舒心工程,重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进工程项目建设。二要实施卫生与健康暖心工程,重点推进健康扶贫、妇幼健康保障、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工程项目建设。三要实施养老贴心工程,重点推进养老服务体系设施工程,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乡镇敬老院项目建设。四要实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程,重点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工程,抓好县级、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难点问题。
3.持续抓好扶贫领域工作。贯彻落实《在全省发改系统贯彻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事中事后监管。继续争取工代赈省级财政配套资金支持,抓紧抓好项目建设。
(七)围绕忠诚干净担当作为,致力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1.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干部队伍政治担当。一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发改工作,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系列决策部署。二要加强政治理论武装,紧抓意识形态管理,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长远眼光和战略性、前瞻性思维。三要坚持问题导向,高质量完成巡视整改任务落实,组织开展巡察整改“回头看”,及时总结巡视巡察整改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固化为工作机制,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推动整改常态化制度化。
2.强化管党治党,推动主体责任落地生根。一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完善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力度不减、尺度不松、节奏不变,全力支持派驻纪检组开展工作。二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进一步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扎实抓好“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实,推动领导干部上党课常态化。三要加强干部队伍监督管理,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多以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纪律规矩意识,自觉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注重培养健康朴素的生活方式,做到坚持原则、恪守底线、经得起考验。四要注重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把廉政要求融入发改业务工作,强化对行政审批、工程招标、公共资源交易、资金安排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补短板、堵漏洞,切实规范权力运行。
3.着眼能力提升,增强干部队伍战斗力。一要注重提高统筹谋划能力。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决策部署,注重把握发展方向、政策取向,抓好三年赶超发展行动方案落实及指标台帐的监测落实,强化对经济运行趋势、难点和苗头性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找准突破口。二要注重提高沟通协调能力。积极协调与兄弟部门之间的关系,完善信息互通机制、重大事项通报机制,加强工作联动。加强与省、国家相关部门的汇报衔接,找准国家政策和地方发展契合点,尽量争取最大支持。三要注重提高真抓实干能力。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等系列重大部署,进一步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全面增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本领能力。优化干部成长路径,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区培养锻炼,让干部在实践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四要注重提高改革创新能力。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善于发现和掌握变化规律,科学研判分析形势,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举措办法,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和敢闯敢试的气魄,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4.坚持转变作风,营造新担当新作为的浓厚氛围。一要领导干部切实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二要持续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贯彻落实我市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作风若干规定,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破解难题。三要树立鲜明导向,落实党委(党组)干部培养主体责任《意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突出政治标准,强化对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的深入考察,切实把重品德、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鲜明地树起来。四要切实做好机构改革相关工作。落实机构改革任务,抓紧拟定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三定”规定草案,积极做好对接报批工作;做好人员转隶和融合,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确保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干劲不减,以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