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02-3000-2024-00173
- 备注/文号:泉营商办〔2024〕6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发改委
- 公文生成日期:2024-08-12
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小组,市各有关单位:
今年以来,为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不断优化制度创新和服务供给模式,持续擦亮“泉心泉意”营商品牌,全力打造办事效率更高、服务质量更优、要素保障更有力、法治氛围更浓厚、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更满意的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市各级各部门积极探索实践出一批典型经验做法,推出第二批19个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请结合工作实际,互相学习借鉴,对条件成熟的改革经验及时组织复制推广,进一步推动我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附件:1.整治网络侵权乱象 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市委网信办)
2.泉州市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中心 打造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市委金融办)
3.市市场监管局率先试行散装食品销售“告知承诺制”(市市场监管局)
4.丰泽区“三聚焦三提升”激发人才工作新动能(市人社局)
5.发挥税收职能助推泉州文旅产业高质展(市税务局)
6.深化政银电合作 匠心打造电气设备更新改造融资服务新篇章(国网泉州供电公司)
7.泉州海事局创新船舶全生命周期证书文书集成提
速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泉州海事局)
8.鲤城区“啄木鸟”优税工程护企高发展
9.洛江区打造“法拍房e窗办”服务平台一站解决办证难题
10.惠安县以全周期高效服务打造千亿级石化产业集群
11.惠安县首创供电可靠性管制机制助力用电营商环
境再上新台阶
12.晋江市以良好政企互动助力发展营商环境
13.晋江市营造“三生”融合发展环境 打造现代化产业社区
14.安溪县推行食品经营许可“云核查”打造现场核查新模式
15.永春县推行“大院大所入企对接日”制度助推创新成果转化
16.德化县以信赋能“大陶瓷”产业发展
17.泉州开发区用好三支服务团队 助推项目审批提质增速
18.台商投资区推行标准化工业园区企业“随手开办”
19.台商投资区创新审批诉求“益企帮帮”模式
泉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
2024年8月12日
附件1
整治网络侵权乱象 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报送单位:市委网信办
一、背景情况
清朗的网络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是泉州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最宝贵财富,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泉州市委网信办按照中央网信办和省委网信办部署要求,针对涉企虚假不实信息时有出现的现状和网络侵权举证难度大、企业形象声誉易受损等实际,多措并举整治网络侵权乱象,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有效维护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切实助力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系统推进,筑牢机制“夯基石”。一是构建“四位一体”机制。构建和完善“网信监管+部门参与+网站负责+民企主体”四位一体的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受理处置长效工作机制,与公安、发改、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部门强化涉企网络侵权信息通报预警,推动常态联络、通报预警、举报受理、会商处置工作措施落实。二是建立常态联络制度。发挥市、县两级网信部门和商协会职能优势,组建网络信息联络员队伍,涵盖全市13个县(市、区)47家代表性民企。加大对重点民营企业的直接联系指导,将11个企业设置为市级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网络环境直联点。三是开通快速举报通道。在“泉州网信”微信公众号和“泉州网”同步开设“涉企侵权举报专区”,公布举报受理渠道,降低企业举报难度。
(二)聚焦企业所需,强化宣传“赋动能”。一是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市、县两级网信部门组织开展政策进企业、进园区宣传活动32场次、覆盖500余家民营企业,推动“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帮扶企业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二是组织召开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座谈会。4月份,组织召开2024年泉州市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网络环境座谈会,邀请16家民营企业负责人代表作交流发言,市律师协会负责人“以案说法”作专题授课。7月份,积极争取省委网信办在泉州召开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座谈会,邀请中央网信办综治局、举报中心领导莅临指导,进一步提升涉企网络侵权信息整治工作水平。三是开展涉企网络侵权举报专题培训。会同发改、市场监管、金融监管、工商联等部门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会,邀请省委网信办业务骨干、企业声誉风险管理专家开展“理论辅导+案例剖析+实战技巧”多维授课,为110余家民企直接赋能。指导各地网信办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题培训,共覆盖企业200余家。四是丰富网上宣传方式。综合采用图解、海报、数读、微视频等方式,推出一系列鲜活的新媒体产品;制作《泉州市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指南》,集纳涉企网络侵权信息的举报范围、举报要件、材料要求、举报方式等知识要点,向企业广泛宣传推广;发挥泉商融媒体联盟、泉商宣传矩阵作用,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联合各地融媒体中心,制作推送融媒体作品,扩大正面宣传效应。
(三)深化侵权治理,服务企业“优环境”。一是主动对接企业诉求。走访调研多家民营企业,下发调查问卷,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定向辅导等方式,主动对接企业了解维权诉求。二是强化涉企网络舆情应对。摸排涉企网络舆情风险点,强化对企业品牌维护部门的沟通指导,提高企业主动做好突发事件、矛盾纠纷等网络舆情应对的能力。三是指导企业按政策维权。重点针对“无事实依据凭空抹黑诋毁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炮制传播虚假不实信息”“恶意炒作涉企公开信息”等问题,“点对点”指导企业灵活用好网络举报、司法诉讼等处置策略,快速高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及时处置侵权信息和侵权账号。四是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强化网上涉企信息内容管理,公开曝光侵犯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通报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典型案例,增强警示教育和震慑效果。
三、取得成效
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受理处置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民营企业维护网络合法权益的意识持续增强,一些企业专门组建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业务团队,提高了按政策途径实现维权的能力。今年以来,共清理涉企网络侵权信息1600余条,有力维护了企业、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相关工作得到了上级网信部门的肯定和有关企业的认可。
附件2
泉州市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中心
打造融资公共服务平台
报送单位:市委金融办
一、背景情况
目前,仍有许多小微企业对于银行产品和政策不够了解,导致不少小微企业通过贷款中介获取贷款,增加银行信贷风险隐患,也提高企业融资成本。设立中小微企业融促中心可以帮助企业从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融资服务,规避违规贷款、融资成本上升等风险。
二、主要做法
泉州市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中心通过整合财政金融政策资源,以银行融资为主导,金融租赁、商业保理、股权融资、消费金融等融资方式为辅导,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中心将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包括融资登记、对接服务、融资会商、金融顾问、征信服务、融资担保、上市辅导、股权融资等多种服务,帮助企业从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融资支持。
一是提供丰富贷款产品。汇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海峡银行、厦门银行、泉州银行、泉州农商行等12家银行和泉州市金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企业提供差异化、特色化贷款产品。
二是提供银企沟通平台。提供银企对接常态化机制,提供融资政策解读、融资产品推介、项目路演等宣传交流平台。
三是提供融资辅导服务。经授权由商业银行、金融租赁、消费金融、担保公司、私募基金进行融资会商,与企业建立“一对一”辅导关系,提出融资能力提升建议。
四是提供多种查询服务。汇聚企业注册信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失信被执行、重大税收违法等公开信息,引入征信报告、税务、电力等查询服务,让数据“多跑路”,减少企业携带提交相关材料。
三、取得成效
目前,中心设立了15个融资窗口,由12家银行和金同控股集团、担保公司等单位选派素质高、能力强的业务人员入驻,同时泉州市地方金融行业协会、泉州上市公司协会入驻中心设立办公点。深圳证券交易所泉州服务基地在融促中心揭牌成立。自中心启动以来,中心线上信易贷平台累计接收客户融资需求申请1091笔12.53亿元,促成融资195笔2.53亿元,举办政策宣讲或培训会议13场。
附件3
市市场监管局率先试行散装食品
销售“告知承诺制”
报送单位:泉州市市场监管局
一、背景情况
泉州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落实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深化拓展年”工作部署,深入企业、基层开展调研,主动查找登记审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问需于企,问计于民,针对散装食品经营企业办理许可审批中存在的需要提交材料较多、环节流程较长等问题,积极研究创新举措,出台了《关于试行散装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的通知》,在全省率先试行散装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这是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又一创新举措。
二、主要做法
散装食品销售“告知承诺制”是指市场监管部门一次性告知散装食品经营者应当具备的法定许可条件、法律责任和应提交的材料后,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并承诺其经营条件符合散装食品经营许可的要求,免于现场核查,市场监管部门予以当场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这项改革的亮点、特点:
(一)减少材料,引入承诺。市场监管部门一次性告知散装食品经营者应当具备的法定许可条件、法律责任和应提交的材料,以食品经营许可承诺书(散装食品销售)替代规章制度目录等4份申请材料,提交材料由原来的“一叠申请”变“一纸承诺”,并通过承诺方式让经营者知悉散装食品经营许可条件、提交材料和法律责任,强化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增强经营者的诚信守法意识。
(二)减少环节,当场发证。按照要求提交申请材料后,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免予现场核查,当场核发食品经营许可证,承诺时限从原来的4-8个工作日缩短为当场发证。。
(三)优化流程,证照合办。申请人可以迭加使用改革政策,经营主体注册登记与散装食品经营许可的审批权限属于同一层级的,适用“证照合办”改革措施,实行“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口发证”。申请人可以同步提交登记申请材料和食品经营许可申请材料,“一站式”办理经营主体登记和食品经营许可。
(四)监管衔接,促进践诺。将信用监管嵌入在散装食品销售“告知承诺制”审批监管的全过程。将被列入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经营主体或存在曾作出虚假承诺情形且未完成信用修复的经营主体排除在“告知承诺制”适用范围之外。负责日常监管的辖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申请人取得许可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实施监督检查,查看经营者是否信守承诺、履行义务,对通过不实承诺取得许可且经整改仍不相符或拒不整改的经营主体纳入信用记录并依法依规公示,对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形成从审批到监管的闭环,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三、取得成效
自2024年4月实施以来,已有604家散装食品销售经营主体通过“告知承诺制”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散装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进一步提升散装食品经营许可办证的便利度,社会反映良好,企业获得感强,而且有利于提升经营主体的诚信意识,构建以信用为导向的营商环境。
附件4
丰泽区“三聚焦三提升”激发人才工作新动能
报送单位:泉州市人社局
一、背景情况
今年来,丰泽区人社局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工作主线,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依托产业园区优势平台,聚焦人才培养和自主认定,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以“三聚焦三提升”为全区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平台建设,提升融合深度
深入实施产才融合行动。积极推动构建泉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生态园“一园两区”(即泉州中央商务区人力资源总部经济园区和泉州市〈丰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入国内知名人力资源头部企业进驻园区,为丰泽区搭建招才引智“新桥梁”,打造优质产业集聚新载体和人才汇聚新平台,实现高质量引才引智。持续推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台作为引才聚才、推进产才融合的关键抓手,围绕丰泽区“5610专项行动”十大特色产业提质升级,重点聚焦“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紧盯本土企业人才招引难、技术力量弱等问题,通过定期宣讲、政策推介、高校驻点引才等形式,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支持引导福建南方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南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引人才,充分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筑巢引凤”作用,助力我区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以产聚才,提升人才总量
出台《泉州市第六、七层次人才认定及政策支持规定(丰泽区)》,优化升级10项集聚优秀青年人才专项行动,推进高层次人才自主评价工作,2024年以来我区入选泉州市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41人,指导数字经济产业园、建筑产业园2家特色产业社区修订人才自主评价方案。围绕十大特色产业社区人才需求,加密开展引才推介招聘活动,鼓励骨干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积极参与招聘引才活动,通过线下商圈举办大型白天+夜市招聘会,举办泉州中央商务区“白领人才”夜市招聘会。加大校企对接合作,深入高校开展“就业人才政策宣传进校园”和“送岗留才进校园”活动,组织辖区重点企业到华侨大学、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等高校举办丰泽专场引才推介活动,组织十大产业社区企业参加丰泽区“书记市长送岗留才进校园”黎明职业大学专场活动,组织辖区重点用人企业赴扬州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省外高校开展引才招聘活动。
(三)聚焦政策兑现,提升发展实效
深化“涌泉润泽”专项行动,不断完善各类人才政策体系,积极落实《关于进一步鼓励高校毕业生来丰就业创业工作意见》兑现落实泉州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二条措施和进一步加快青年人才集聚引领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措施(“新八条”)等一系列就业创业扶持措施,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不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举办泉州中央商务区人才沙龙、产业园区政策推介、高校现场宣讲、公众号政策解读等形式加大各类人才政策宣传力度,吸引和集聚高校毕业生留丰就业创业。扎实做好各类政策资金兑现,依托政务服务“一窗受理”,积极推动各类就业创业补助资金、惠企政策“集成兑现”,不断提升产才融合新成效。
三、取得成效
截止目前,我区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累计进站博士后15人,今年以来,共拨付2023年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驻站博士后科研、生活补助资金12.5万元,累计通过各类平台举办招才引才活动32场,为830家企业解决用工难、人才缺等难题。4月份组织辖区12家重点用人企业赴扬州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开展3场引才招聘活动。5月份,组织十大产业社区112家企业参加丰泽区2024年“书记市长送岗留才进校园”黎明职业大学专场活动,提供优质就业岗位1900多个,并同步开展直播带岗活动,收获超10万人次的网络关注度。在政策兑现方面,2024年1-4月,共拨付应届毕业生一次性生活补贴308万元,应届毕业生社保补助39.1316万元,拨付省工科青年专业人才补助资金121.2244万元。推动引导我区49个毕业生创业项目申报省市级创业资助项目评选,申报数量与去年同比有较大提升。
附件5
发挥税收职能助推泉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报送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泉州市税务局
一、背景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泉州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东亚文化之都。2023年以来,泉州市税务局紧密围绕泉州市委、市政府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战略部署,针对泉州市文旅产业发展特点,在全省率先编制文旅产业税费优惠政策汇编,持续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税费服务,对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助推泉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突出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强化“全链条”赋能
一是率先编制优惠政策汇编。聚焦文旅产业发展需求,编制全省首个《文化和旅游产业税费优惠政策汇编》,内容涵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文化事业建设费等五大方面,为全市文旅企业提供了清晰明确的政策指导。
二是高效推动“政策找企”。应用税收大数据分析对文旅企业、商户进行“精准画像”,坚持“智能推送+送策上门”双管齐下。线上依托“学税定制”“智能享惠平台”精准分析企业需求,智能推送高度契合文旅企业、商户的税惠政策,实现政策精准推送;线下组建税惠政策讲师团,开展“百场宣讲进万家”“税法课堂进企业”等宣讲活动。
三是健全税惠落实机制。针对个别文旅企业、商户无法充分享受优惠政策红利等问题,通过后台数据分析、税企互动沙龙、上门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定期对文旅企业、商户进行跟踪回访,发布“无忧享”惠企便民服务措施,打通助力文旅产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助力文旅产业发展的税惠政策精准落实。
(二)围绕文旅企业发展进程,优化“全周期”服务
一是“项目管家”靠前服务。针对文旅企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实施“一项目一专班”“一企一策”等定制化服务,组建“税特派+项目管家”税收服务团队,实地了解文旅重点项目的规模、投资、运营模式、建设进度等基本情况,建立完善以文旅产业重点项目为对象的税收服务台账,动态反映项目发展情况与涉税需求,为企业提供精准化税收宣传辅导,及时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涉税难题,以优质服务护航文旅项目建设。
二是“税润文旅”精准服务。在“一厅联办”基础上构建“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服务新模式,针对新办企业需求制作《新办企业操作指南》,并一次性为新开办的文旅企业完成企业涉及的实名采集、税费种认定、发票票种核定、发放发票等业务,降低企业开办门槛,助力企业走好开业“第一步”;从纳税人缴费人需求端精准发力,通过远程辅导帮办、“征纳互动”云端答疑,“12366热线电话”实时解惑为企业打造全覆盖、多渠道的答疑服务模式,提供全程在线的“答疑管家”。
三是“部门联动”集成服务。加强与财政、发改、工信、社保、医保、银行等多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实现辖区内文旅企业数量结构、税费缴纳、生产经营情况等信息协同共享;深化“银税互动”,累计与28家银行开展“银税互动”合作,2023年通过“银税互动”为文旅企业发放贷款超亿元,为文旅企业架起融资快速通道,坚定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信心。
(三)聚焦民营企业发展权益,深化“全方位”保障
一是“以税咨政”。专门组建文旅产业税收分析团队,选取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近五年(2017-2021)文旅产业的相关经济税收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对比经济税收贡献度、龙头企业带动力、文旅人才吸引力、文旅企业盈利面等情况,形成《从省内三大中心城市经济税收数据透视泉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等调研文章,从中透视泉州文旅产业发展的现状、规律与趋势,并结合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福建省推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借鉴国内先进城市发展规划和特色措施,尝试就提升泉州市文旅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提出对策建议。
二是“以税护航”。着眼税收风险“事前防范-事中预警-事后总结”,创新推出“云税e检”“‘啄木鸟’优税工程”等服务举措,定期为文旅企业制定并推送“风险体检单”,列举企业需要关注的重大风险及热门问题,辅导企业进行核实、更正,持续完善风险发现、风险提醒、风险防范机制,护航文旅产业健康发展。
三是“以税聚力”。积极参与全市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机制建设,立足税收职能规范文旅产业税源管理与征收,与文旅管理部门、民宿行业协会、餐饮协会联合开展“政企共话诚信优质营商有鲤”主题沙龙活动,“面对面”进行税法知识讲解并宣读《诚信经营 依法纳税倡议书》,引导文旅企业自觉做到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促进泉州文旅产业规范发展。
三、取得成效
2023年,泉州市税务部门累计兑现文化和旅游相关行业税收优惠红利3.8亿元,同比增长260%,为全市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注入强劲的“税动力”。以泉州文旅旺地—鲤城区为例,今年春节期间,该区重点监测的8个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09.38万人次,同比增长120.26%,在鲤省外游客最高峰时占比达56.5%,创出历史新高。酒店、民宿业也迎来客流高峰,星级酒店预订率约为70%,28家抽样民宿入住率高达89.72%。文旅产业强劲发展亦同时促进收入收入持续增长,2024年一季度,鲤城区住宿、餐饮业开票份数和开票金额同比增长13.41%和39.01%,申报销售收入和税收收入随之同比增长36.14%和38.5%。
附件6
深化政银电合作 匠心打造电气设备更新
改造融资服务新篇章
报送单位:国网泉州供电公司
一、背景情况
在国家、省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泉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积极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国网泉州供电公司携手泉州市发改委、市工信局,以政企党建联创为纽带,共同致力于解决企业老旧电气设备能耗高、隐患多等突出问题。同时,针对企业设备改造的资金需求,泉州供电公司与泉州银行、农商行紧密合作,以晋江为试点,创新推出电气设备更新改造融资新产品——“电气设备贷”。这一举措不仅有效拓展了企业电气设备更新改造的资金渠道,更在推动老旧电气设备的更新换代、助力泉州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专属贷款惠企,保障更新改造。在发改委、工信局的统筹协调下,国网泉州供电公司联合泉州银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针对企业变压器、配电站房、电气线路等电气设备的新建、更新和改造等项目,推出了相比传统信用类贷款低40%以上的低息优惠贷款政策。这一政策为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金融支持,降低了企业电气设备更新改造的成本,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快速放贷通道,便捷更新改造。为打通资金链的瓶颈,国网泉州供电公司与金融机构联合搭建了“电银联合”平台。企业仅需提供供电公司出具的高压供电方案答复单,无需抵押,即可申请贷款。3个工作日内,银行便可将贷款发放至企业授权的电气设备改造工程承接单位,较正常贷款发放时间缩短80%。这一举措让企业享受到了“授信门槛低、贷款利息低、审批放款快、资金使用安全”的便捷服务,极大地满足了企业电气设备更新改造的资金需求。
(三)“1+1”专属服务,省心更新改造。国网泉州供电公司携手银行机构,创新组建电银“1+1”专属服务团队,由供电公司的业扩经理与银行的金融助理共同组成。该团队运用先进的大数据手段,深入挖掘企业用能数据,设计出企业电气设备隐患数据筛查模型,准确识别能耗高、隐患大的企业,主动上门提供贴心服务。业扩经理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电气设备更新改造方案,并提供专业的供电方案建议;而金融助理则负责为企业提供金融产品的咨询与推荐,协助完成资金放贷流程。这一服务模式不仅简化了企业更新改造的流程和时限,更让企业在享受高效服务的同时,感受到省心与便捷。
三、取得成效
该创新举措紧密结合泉州民营企业的特色发展,率先在全省推出电气设备贷款政策,有效纾解了中小微企业在产业链末端的融资困境。通过优化金融服务,提升中小微企业的议价能力和融资渠道,该政策成功将金融活水引向产业链最末端。民营企业因此能享受快速放贷及低于市场利息40%以上的优惠贷款,有效推动了184家企业完成老旧电气设备更新改造,并有20家企业表达融资意向。目前已有4户企业成功获贷,共计115万元,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附件7
泉州海事局创新船舶全生命周期证书文书
集成提速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
报送单位:泉州海事局
一、背景情况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提高政务服务水平。这也是“高效办成一件事”一词,首次被纳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泉州海事局聚焦企业和群众的实际需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核心理念,紧扣“办成、高效”目标,创新船舶全生命周期证书文书集成提速办,推动船舶证书文书办理从“可办能办”到“好办快办”转变,得到企业和群众的广泛认可。
二、主要做法
(一)场景式打造服务套餐。以“为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围绕船舶的全生命周期所需办理的海事业务,按照“办理高频、涉及面广、反映问题多”的原则,推动关联事项、办理环节、办理时序等优化整合,打造了“船舶入籍”“船舶营运”“船舶注销”等3大类场景共8个“一件事”套餐服务,将单一事项“最多跑一次”升级为“一件事一次办”,其中,船舶入籍包括“新建船舶入籍一件事”“二手船舶入籍一件事”;船舶营运包括“融资租赁船舶回购一件事”“光船租赁一件事”“船舶续租一件事”“船舶续贷一件事”;船舶注销包括“船舶转籍注销一件事”“船舶灭失注销一件事”。
(二)标准化编制服务指南。突出群众视角,建立“全事项、全过程、各环节”办好船舶入籍“一事通办”的标准化工作流程,通过“整合表单、整合材料、优化流程”,按照一事(事项)一码(二维码)一单(材料清单)一表(一次表单)一图(流程图)一说明(相关事项说明)的架构,逐一编制标准化服务指南,形成场景化、精准化、形象化的“船舶入籍一件事”集成服务二维码,让企业和群众“一码多查,一看就懂”。
(三)搭建船舶“高效办成一件事”诉求转接机制。建立海事局、交通局、船级社热线联动机制,实行“一号受理、即时解答、按需转办、高效联动、限时办结”的“一号咨询”服务模式,高效受理“一件事”套餐服务咨询和在线指导办理诉求,针对需由各部门答复、办理的电话和网络诉求,实行热线互转、流程可见、结果共享,实现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
三、取得成效
“船舶全生命周期证书文书集成提速办”推出以来,三个多月共受理“一件事”申请72件,提供“一件事”上门服务指导15次,平均办结时限较法定办结时限压缩65%。其中“船舶入籍”“船舶转籍”等一件事的高效办理,为航运企业单艘船舶节省成本100多万元,受到广泛好评。
(一)办证效率显著提高。通过“船舶全生命周期证书文书集成提速办”,申请人可一次性办理完新建船舶落户、买入船舶入籍、船舶续租、续贷等多种相互关联情况下所需的证书和文书,提交的材料精简幅度达50%,由原来至少要跑十次到现在只要跑一次,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降成本,大幅降低船舶办证的时间和待运经济成本。
(二)助力营运船舶运力快速增长。以新船入籍一件事为例,按规定,一般船舶入籍需要停航办理14本证书文书方可继续营运,而在办证期间,万吨级船舶每停航一天需要数万元的经济成本。自推出该项机制以来,泉州海事局今年已会同交通运输局、船级社累计办理23艘次船舶入籍手续,预计相关企业因此获利或节约成本三千多万元,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三)社会综合效应不断显现。近三年,泉州海事局陆续推出多项船舶相关便民举措。全市营运船舶运力增长145.9万吨,年均增长48.6万吨,运力10万吨以上的航运公司从原有的3家迅速增长至13家。相关举措先后获评2023年度“泉心泉意”服务企业十佳举措、福建海事局政务服务创新“金点子”三等奖等。有关事迹先后被搜狐网、闽南网、海峡网、泉州网、福建海事公众号等新闻媒体报道。
附件8
鲤城区“啄木鸟”优税工程护企高发展
报送单位:鲤城区营商办
一、背景情况
近年来,鲤城区税务局致力于加强诚信建设,从建章立制、优化服务、创新举措等方面入手,与区各部门共同推进社会诚信建设。今年,鲤城税务打造“啄木鸟”优税工程,创新探索“医未病之病”的“上医”之道,与市委文明办、区委文明办携手共治,引导纳税人诚信经营,依法纳税。通过建立发现风险、推送风险、处置风险三级提醒提示机制,进行科学的税务“健康体检”项目筛查,出具准确的“健康体检”报告,寻求“诊治妙方”,切实降低市场主体涉税风险和办税成本,推动纳税人健康持续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纳税信用体检。一是规划体检套餐。梳理纳税用扣分事项清单,对于涉及户数多、涉及频次高、较以往年度增长大的指标设置信用体检套餐的“体检单”,方便纳税人对照扣分事项进行自查自纠。二是建立问诊模式。通过“枫桥驿站”、“税悦工作室”等渠道线上线下收集企业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建立“一对一”问诊模式,对于需要协同办理的事项,通过“会审会商”“联席会议”等机制启动业务专家“会诊”,解决企业在纳税信用方面的争议事项。三是接种“预防针”。非高发性的扣分事项,对重点企业开展个别提醒;同时,抓住关键少数,对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等群体开展扣分事项提醒及政策辅导,以便更好服务纳税人缴费人。
(二)税收风险体检。一方面,梳理风险指标信息,对指标指向对象及群体进行分类归集;收集各业务部门在后续管理或日常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事项及核查要点,做好风险事项“检测仪”的硬件保障。另一方面,针对辖区内重点企业开展涉税风险体检,根据业务特性警醒分诊,对于涉及多项疑点问题的,快速启动业务骨干“专家会诊”流程,体检事项参照风险应对“全税费种”要求,全方位开展、高标准运行、高质量反馈。
(三)“家庭医生”服务。一是“保健医生”服务。开展涉税服务预警,通过为企业把脉税务风险点,加强企业税收风险内控水平,提高自我评估、自我防范能力,让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更加具有“安全感”。二是“慢病随诊”服务。结合风险信息情况,同一疑点信息多次发生的企业,建立“一企一档”台账,跟踪接续属期的疑点数据信息情况。三是“转诊协同”服务。加强与外部门协作共治,建立信息共享、同步响应、协同服务的工作机制,对于在涉税(费)服务过程中涉及的外部门协作事项,依托“税保鲤”一网通等工作机制,加强涉税(费)协同管理。四是“特派上门”服务。融合“税路通”服务品牌及“枫桥税务所”建设工作要求,依托“税收特派员”制度开展个性化辅导,发挥问题解决的第一时间功效。
三、取得成效
今年以来,鲤城区文旅行业持续火热,为提高住宿餐饮行业纳税人税法遵从意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4月启动“啄木鸟”优税工程,率先出击对辖区内近300余户住宿餐饮业纳税人开展3次集体问诊,对网红店开展“一对一”的精准问诊,在不同经营环节归集了五方面的涉税风险特征。通过“大班课”集中进行提示提醒,通过条文宣讲、案例剖析,帮助企业识别税收风险,敦促商家诚信经营,如实开具发票,免费发放“扫码开票”立牌或贴牌400多个,放置商家前台显眼位置,便捷消费者索取发票,以主动亮码的形式接受消费者和税务部门的监督,2024年第一季度开具发票量同比增长13.41%。现场对纳税人的税收政策上的“疑难杂症”进行解答,帮助企业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百余户纳税人共同签订“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倡议书,进一步提升了纳税人和群众的诚信经营理念,促进了行业合规。
附件9
洛江区打造“法拍房e窗办”服务平台
一站解决办证难题
报送单位:洛江区营商办
一、背景情况
传统法拍模式下,不动产司法拍卖后,买受人常常要跑多地跑多次才能完成过户登记手续,流程繁琐,费时费力。为最大限度减少买受人问累、办累、跑累,洛江法院联合自然资源局、税务局等部门共同打造“法拍房e窗办”一站式服务平台,将不动产登记窗口延伸至法院端,不仅极大地提高司法效率、节约行政成本,也帮助群众高效、便利实现法拍房办证过户。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预审机制,推行“一门联审”。在启动对涉案不动产的变现处置后,由法院通过平台发起联审,自然资源局、税务局部门配合联审,就拟处置的不动产各类问题进行拍前核查,制作资料并单独建档。同时由各部门将土地政策限制、竞买资格要求等情况通过司法拍卖公告详细告知,发布公平保障竞买人的知情权,切实维护买受人的合法权益。优化不动产过户环节中8个流程节点,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查(解)封登记、过户登记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理,今年以来通过线上办理不动产查封315宗,解封156宗,信息查询2000余次。
(二)打破数据壁垒,搭建“一窗通办”。联合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税务局、银行等部门打破数据壁垒,搭建“互联网+政务网+税务+智慧法院”数据延伸平台,法拍房买受人只需到法院窗口,通过平台身份认证、提交证据、签署文书、扫码缴税等事项,便可一次性完成原先由法院、不动产登记中心、税务局等多部门分别办理、耗时多天的业务,将法拍房办证的从“多次跑”升级为“跑一次”。买受人拿证的周期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不动产权证书由买受人“自己领取”变为快递员“上门送达”。
(三)优化审批流程,实现“一站审批”。将不动产登记中心将产权转移窗口前移至法院执行局,申请过户窗口由多个变为一个,买受人只需提交身份证复印件、婚姻证明等材料,填写《不动产转移登记申请表》,可实现法院代为提交、统一受理、一站审批。各部门安排专员对接不动产司法处置“一次办”工作,通过权限共享和数字赋能实现各部门并行办理、确保各环节无缝对接,各举措落地落细。联合区自然资源局、税务局等部门签订《“法拍房e窗办”一站式服务平台合作备忘录》,简化12道审批手续,对办证咨询做到100%限时反馈,累计惠及120余人次。
三、取得成效
自开通以来,已完成法拍房竞拍62轮,成交率100%,最高溢价率达到了50%,围观人数和竞拍人数大幅增涨,第一季度所有法拍房均在首轮竞拍成功,总成交金额达8000余万元,有财产案件结案平均用时较上年度同期缩短了10.23天,有效提升法拍房处置效率。
附件10
惠安县以全周期高效服务打造千亿级石化产业集群
报送单位:惠安县营商办
一、背景情况
石化产业是福建省四大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惠安县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泉惠石化园区是福建省十大新增长区和千亿产业基地之一。近年来,惠安县围绕石化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为切口,擦亮“要简单、来惠安”的营商金招牌,加快打造千亿级石化产业集群。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前期服务,以精准对接导流优质资源。一是高位统筹推动。成立泉州市石化产业指挥部惠安分指挥部,用好区域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围绕中化二套乙烯、热电联产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及石化论坛等重大活动筹备,先后召开工作调度会5场次,调度具体事项16项。二是紧盯头部项目。聚焦省级重中之重项目中化二套乙烯纳规工作,县主要领导开展调度及赴京赴省18次,协同推进二套乙烯方案研究与安环评等前期工作,全力服务保障二套乙烯项目通过中化董事会,并由省政府、中化集团正式行文上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推动纳规进入最后环节。三是招引同频资源。市县两级联动,以组团招商、上门拜访、专题考察等形式“走出去”招商36次,精准招引落地聚醚多元醇、安迪苏蛋氨酸等一批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好项目。同时,拓宽招商平台渠道,密切与中国电子化工新材料产业联盟等16家国家级、省级行业协会的联络,对接招商信息36条,成功引进饱和液化气分离、炭黑等18个项目,总投资约272亿元。
(二)做优落地服务,以精准把脉优厚营商环境。一是企业端“问需”,诉求一站直达。秉承问题诉求“百分百”收集理念,建立重点项目挂钩联系制度,通过“早午晚餐会”“亲清会客厅”“政企恳谈会”等沟通平台,常态化面对面听取关于项目落地投产环节中存在困难和需协调解决问题,主动靠前研究电线路迁改、原料供应、证件审批等重点关注事项。二是部门端“会诊”,问题高效解决。本着“无事不扰、有事必到、随喊随到”原则,由园区管委会牵头,相关职能部门靠前服务,实地踏勘并专题会商,研究解决突出困难,明确办理路径。如,为应对超强台风“杜苏芮”来袭,召集中化公司、发改、应急等部门专题会商,防台防汛应急响应期间,园区内中化泉州公司生产未受影响,装置实现满负荷运载。三是制度端“出方”,固化机制保障。建立问题诉求“157”闭环解决机制,确保简单问题1日内办结,一般问题5日内解决,短期无法解决的问题,在7日内召开专题协调会提出解决方案,并明确由园区管委会领导挂钩进行催办、督办,确保问题闭环解决。2023年以来,已召开协调会21次,通过交办督办解决问题57个。
(三)拓展保障服务,以精准滴灌护航企业成长。一是成立专班,打造“帮代办”服务团队。成立县领导牵头抓总的重大项目专班,建立“妈妈式”服务队伍,提供“不来即享”“帮办代办”服务,协助安迪苏蛋氨酸等7个项目办理审批手续。今年4月,安迪苏蛋氨酸事业部全球总裁专程莅惠赠予锦旗,感谢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在政策引导、部门协调等方面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二是整合资源,搭建“共享型”科研平台。成立惠安县石化产业链科技创新联盟,吸引17家化工企业入盟,指导中化公司建成全国石化行业第一家、全省首家“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培育2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建设“省级清源创新工作室”、中小试研究基地,投用以来,加氢裂化催化剂、渣油加氢催化剂等一批技术创新项目加速转化落地。三是建好载体,完善“集成化”配套设施。围绕中化公司项目,规划炼化一体化项目区、合成材料加工区等6个功能区,推动总投资125亿元的热电联产项目复工投建,提升泉惠石化园区电力、蒸汽供应一体化能力,同步启动中化泉州石化厂区内炼油、乙烯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编制中水回用实施方案,实现水电气热集中供应和废气、废水、危固废等污染物集中处置。
三、取得成效
在“前期招引、中期落地、后期保障”的全周期高效服务带动下,石化产业延续良好的发展态势。2023年石化产值1229.2亿元,连续4年实现稳步增长;入选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白皮书典型案例。泉惠石化园区连续五年跻身中国化工高质量发展园区30强、2023年首次跃进20强,在工信部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全国唯二),成功举办全国化工园区论坛,荣膺全省首家绿色化工园区,成功创建D级(较低风险)园区。
附件11
惠安县首创供电可靠性管制机制,
助力用电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报送单位:惠安县营商办
一、背景情况
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作为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水平的重要指标。今年以来,惠安县工信商务局、国网惠安县供电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电力可靠性管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晋江经验”,全市首个制定供电可靠性管制机制,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加强监管考核、推动技术创新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提升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
二、主要做法
(一)制定严格的监管标准和政策
为了确保供电可靠性管制计划的有效实施,县工信商务局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标准和政策。一是设定明确指标,制定供电可靠率、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等关键指标,要求供电公司必须达到规定标准。二是出台奖惩措施,对于达到或超过标准给予供电公司奖励,对于未达到标准的则采取惩罚措施,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二)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
为了确保供电公司真正执行管制计划并提升供电可靠,县工信商务局加强了对供电公司的监督检查和考核。一是定期检查评估,组织专家团队定期对供电公司的设备运维、停电计划管理、故障处理等方面进行检查评估。二是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建立用户满意度调查机制,通过收集用户对供电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来评估供电公司的服务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水平。三是公开透明监管,将检查结果和考核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推动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供电可靠性水平,县工信商务局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发展。一是引进先进设备和新技术,鼓励供电公司引进先进的电网设备和技术手段,提升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二是建设智能电网,积极推动智能电网建设,通过智能电表、配电自动化系统等智能化设施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这些智能化措施不仅可以提高电网的故障处理能力还可以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从而进一步提升供电可靠性水平。
(四)优化停电计划管理和设备运维
为了降低停电对用户的影响并提升供电可靠性水平,县工信商务局还积极推动供电公司优化停电计划管理和设备运维工作。一是加强停电计划管理,要求供电公司加强停电计划的分级审核和综合平衡确保停电计划安排合理避免重复停电和不必要的停电事件。严格执行停电计划审核流程,确保计划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推广“一停多用”的停电计划模式,即在一次停电中尽可能完成多项维修和改造任务。二是提升设备运维水平,加强设备运维管理及时消除设备缺陷隐患降低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电事件发生率。推行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加大设备更新改造力度,逐步淘汰老旧、高能耗设备。加强设备巡视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三是推广带电作业技术,鼓励供电公司采用带电作业技术减少因停电对用户的影响。加大带电作业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提高供电公司的技术水平。设立带电作业示范区推广先进的带电作业技术和经验。
(五)加强电力用户用电安全管理
一是强化电力设施保护宣传,通过媒体、宣传栏等途径向用户普及电力设施保护知识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二是指导用户开展设备运维,督促用户开展其产权范围内的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防止对公用电网造成影响。三是建立用户信用体系,对于恶意破坏电力设施或违规用电的用户纳入信用黑名单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三、取得成效
惠安县作为全市首个通过实施供电可靠性管制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近年来惠安县供电可靠性水平显著提升,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显著提高。各项可靠性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2.18小时,其中故障平均停电时间0.59小时,排名全市第二;全年配网不停电作业2139次、配网不停电作业化率94.5%、用电新装增容工程不停电接火率100%,全年累计减少停电时户数26.14万,多供电量1503万千万时。同时,新增注册企业数量明显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附件12
晋江市以良好政企互动助力发展营商环境
报送单位:晋江市营商办
一、背景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出“晋江经验”时,强调的“正确处理好
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成为晋江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指引。近年来,晋江市始终牢记嘱托,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创新提出“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理念,打造“晋心晋力”营商服务品牌,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激活最强发展势能,让企业看的清、算得清,在晋江安心创业、放手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企互动。良好的政企互动,是“晋江经验”的重要法宝,晋江立足“有为政府”建设,服务“有效市场”,当好引路人、推车手、服务员“三种角色”。在不同发展阶段,党委政府都及时顺应形势定航标,为产业升级明方向,与企业一同谋发展。每年召开企业创新大会,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政企才早午晚餐会等活动,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稳预期、强信心、解难题。出台正负面清单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明晰政商交往界限,鼓励党政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在服务民营经济过程中放下包袱、担当尽责,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推动形成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二)创新服务举措。实施综合窗口改革,开设“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企业服务”专窗,打造全省首个“无实体证照办事”政务大厅,率先推出“一业一证”“模拟审批”“桩基先行”、工业用地“七证同发”等政务审批创新举措。落地国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成立全国首个民营企业合规建设服务联盟,启用法治营商环境服务中心,为市场主体提供16项权益保障。建设全省首个国际人才港,率先成立科创委,引进4所高校、12个高能级科研平台、超百家工业设计机构,设立全国第二个县域北交所服务基地,建立成果转化对接平台,“政产学研资”一体赋能企业创新转型。
(三)造浓亲商氛围。坚持把企业家作为发展的最宝贵财富,纳入高层次人才,设立企业家日、人才日,积极营造尊重、关爱、支持企业家的浓厚社会氛围。持续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新生代企业家领航计划,开设“北大总裁班”、青年企业家混沌班,加强民营企业家梯队培育、素质培养和代际传承,帮助企业积蓄发展后劲。坚持“政府搭台、乡贤主导、企业领跑、社会参与”,引导企业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三、取得成效
(一)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凭借“晋江经验”内核驱动,晋江倾力打造“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典范、中小城市建设样板”,2023年,晋江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指数跃居全国第3,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保持全国第4,顺利通过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验收,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市,入选全国首批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市)。
(二)市场活力有效激发。通过将“政府想做的”和“企业想要的”有机结合,加大对有效市场的培育、引导与服务,让32万户经营主体、超10万家民营企业扎根晋江,并先后培育出51家上市企业、46枚中国驰名商标、8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三)亲清关系更加紧密。政企良性互动,让企业家充分信任和支持党委政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建设。2002年成立全国首家县级慈善总会以来,企业家踊跃捐资,慈善理念蔚然成风,累计募捐各类善款超170亿元,25位晋江企业家荣膺中华慈善奖及提名。
附件13
晋江市营造“三生”融合发展环境打造
现代化产业社区
报送单位:晋江市营商办
一、背景情况
晋江经济开发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争行动”,在晋江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创新发展“晋江经验”,立足民营经济强市建设主阵地,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理念,按照特色化、专业化园区建设路径,推动产业园区从“标准”向“标杆”提升、从“园区”向“社区”重构、从“传统”向“高新”升级。
二、主要做法
(一)提高空间承载能力。一是以重塑做优顶层设计。遵循“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理念,优化完善“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按照“管运分离、政企分开”路径,整合成立晋园发展集团,设立开发建设、园区综合服务、产业金融、资产运营、创新孵化、保税+等6大业务板块,形成“管委会+晋园发展集团+专业化子公司”三层管理架构。二是以规划完善功能布局。围绕开发区“3+4+2”产业体系,推行“全市一区”产业空间要素资源整合,完善92平方公里园区功能布局,确定“一园一产业”推进思路,推动园区错位联动、发展协调,构筑“优势产业承载+高新产业培育+科技创新支撑+开放经济试验”现代化园区综合功能矩阵。三是以盘活开拓整体发展空间。结合淘汰落后产能、提级产业生态,聚焦“三低”用地,通过“政府收、司法拍、市场换、低效提”等模式,统筹推进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容积率从0.63提升至2.97,用“土地存量”换“发展增量”。
(二)提升产业集聚水平。一是创新联动招商。紧扣市“4341”现代产业体系,以建链、强链、补链、聚链、优链、稳链为方向培育企业,聚焦招引智能装备与医疗健康制造产业,创新“前置招商+定制建设”模式,持续组织入园场景式招商活动,精准锁定招商对象。二是探索集群培育。推行服务企业高新化、智能化、高端化“三张清单”工作机制,突出数字化转型升级、专精特新培育,创新推出“企业秘书”“工厂程序员”等服务模式,构建“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共生”生机盎然的特色产业“森林”。三是放大策源效应。嫁接三创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进一步释放海西装备所、中关村硬创空间、华为(晋江)工业互联网、香港理工大学等高端平台赋能价值,助推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三)完善综合保障体系。一是提升服务保障质效。实行服务企业零距离、服务项目零收费“双零”服务,企业服务员、联络员“双员”联络、科级领导干部“每周解一难”等工作机制,开展“益企行动”,为企业环评、排污、用能、子女入学、银行融资、项目报批报建等问题实行全流程服务保障。做好“一站式”维权服务,为企业、职工提供咨询、援助、调解、仲裁、诉讼等“一条龙”服务。二是拓展资金来源渠道。联动金融机构实行个性化运作,推行园区伙伴银行机制,按照“更低门槛、更优利率、更便捷手续”的标准,提供“整园授信”服务,量身定制厂房购买贷、设备贷、成长贷、科技贷等全生命金融服务产品,保障园区标准化建设项目各环节的资金运营需求。三是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升级产业社区理念,重点聚焦产、教、科、才“四位一体”融合,造政、校、企合作新生态,形成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产才融合发展格局。
三、取得成效
晋江经济开发区按照“三生”融合模式,全力推进五里高新综合产业园等7个连片标准化产业园和61个标准化厂房建设,建成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英林服饰标准厂房一体化工业园、安东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等9个新形态的产业创新载体,实现企业“拎包入驻、拎机投产”,构建“左右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工作圈就是生活圈”的新型产业生态。作为试点的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被泉州列为首批重点创建专精特新园区,招商去化率达90%,累计实现企业税收1600万元,目前亩均税收已达30万,预计年底可达100万。
附件14
安溪县推行食品经营许可“云核查”
打造现场核查新模式
报送单位:安溪县营商办
一、背景情况
今年来,安溪县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擦亮打响“安商有数”营商环境“1+N”品牌,进一步降低审批成本,提升审批效率,为破解食品经营许可存在因现场核查不及时、造成审批效率不高的堵点和难点问题,运用科技手段,在全省率先探索远程视频“互联网+核查”方式在线进行现场核查的方法,以“零见面”审批,为市场主体节约时间、提供便利,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
二、“三定”工作法
(一)定平台,智慧赋能。针对食品经营市场主体集中反映食品经营许可现场核查效率不高,导致市场准营时间长、增加经营成本的问题,践行“安商有数”智慧赋能“上‘云’上‘数’”的创新实践,利用互联网技术,研发食品经营许可远程核查软件系统,探索实行食品经营许可远程现场核查的数字“云平台”,并在泉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完善软件系统的功能开发需求,让软件系统更具可用性、实操性和安全性,在县农商银行软件研发技术人员协助下,顺利完成安溪县食品经营许可远程核查系统的研发并上线使用。
(二)定标准,规范操作。为了让食品经营市场主体轻松使用远程核查系统,在系统内每步操作都有详细操作说明和操作要求,明确信息采集标准,确保无障碍使用和采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用性。比如,在系统采集的经营场所拍摄视频,要求经营者从周边环境、店外招牌、场所二维码地址开始拍摄,到店内经营场所、设施设备、操作流程等进行360度无死角拍摄,拍摄要求平稳,每个设备单独拍摄照片,所有从业人员手持有效期内的健康证拍成视频,整个视频时长至少2分钟。
(三)定流程,简化程序。通过食品经营许可远程核查系统,让食品经营许可办理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办理更加便利高效。食品经营市场主体只要在系统上传经营场所的360°无死角拍摄视频和设施设备图片,现场核查人员在远程核查系统对系统采集的申请信息、视频内容和设施设备图片进行审查并得出审查结论。审查不通过的,当场电话告知核查不通过原因并提出整改意见;审查通过的,相关资料流转至审批发证环节,准予许可并颁发证件。
三、“一高一降一活”显成效
(一)服务便利性提高。在全省先行先试,以远程视频核查代替入企现场检查,实现“办公室审查”,有效提升食品经营许可现场核查工作时效性,食品经营许可设立办理可从原来的7个工作日承诺办结,缩短到现在的1个工作日内办结。5月份来,已有249家食品经营主体通过云核查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
(二)行政运行费下降。远程视频审查打破时空限制,工作人员在系统上即可对申请资料和食品经营许可现场情况进行核查,无需出外勤前往现场,节约外勤途中耗费的时间,节省差旅费等相关经费,降低行政运行成本,预计年可节省近100万元。
(三)融资更灵活。安溪县食品经营许可远程现场核查系统上线运行,既是“政银合作”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体现,也进一步拓展了“政银”合作的广度和维度,安溪县农商银行运用大数据对餐饮烹饪行业协会进行精准信贷授信5亿元,及时帮助经营者解决贷款难问题。
附件15
永春县推行“大院大所入企对接日”制度
助推创新成果转化
报送单位:永春县营商办
一、背景情况
永春县探索推行“大院大所入企对接日”制度,将每周三定为“对接日”,常态开展入企综合服务活动,推动更多技术资源、智力资源和服务资源精准下沉到企业一线,着力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短板、人才支撑不足、成果转化困难等问题,助推重点企业、大院大所创新成果转化“双向奔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主要做法
(一)组团式入企,促全域覆盖。
梳理涉企涉才部门的政策清单51项,组建“涉企涉才部门业务骨干+大院大所技术专家”的综合服务队伍。全面推行产业顾问制,选聘19名永春籍优秀企业经理管理人才担任有根产业发展顾问,通过在外永籍人才带动永春本地人才、服务有根产业,壮大产业人才队伍。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服务、有制度”标准,依托企业党群服务中心、人才之家等空间,集中建设锦林环保、美宏科技、润多晋科技等7个“专家入企服务站”和迈特富科技、兴隆香业等5个“院所成果转化站”,构筑大院大所技术人员在企业的“家”。依托永春县智能电子科创产业园,引进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泉州湖南大学工业设计与机器智能创新研究院、福建(泉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等3家在泉大院大所来永设立科研工作站,共建永春县校地协同创新中心,服务县工业园区范围内所有规上企业。
(二)闹钟式唤醒,促全程参与。
综合考虑企业和大院大所的实际情况,将每周三定为“大院大所入企对接日”,由县委人才办、县科技局、县工信商务局等涉企涉才部门协同大院大所,集中开展入企综合服务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半天。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大院大所入企对接日”活动13场,服务企业21家。每周“大院大所入企对接日”前,由县科技局更新梳理企业需求,在“院所智汇微信群”提前发布活动信息,通过微信提醒、短信通知等形式,发动大院大所技术专家、涉企涉才部门业务骨干报名参与,提醒按时参加综合服务活动。建立校地协同创新中心入企服务登记制度,设置企业技术需求、企业问题需求、科研工作站意见建议、涉企涉才部门意见建议等栏目,涉企涉才部门及时跟进每期“对接日”需求问题解决情况,并在下一期“对接日”通报反馈问题办理进度,相关情况列入科研工作站绩效考评,形成闭环态势。
(三)多样式活动,促全心服务。
开展惠企惠才政策现场宣介,编制《永春县惠企惠才政策指南》,发布回归激励奖励、平台建设补助、技术改造奖补等7类36项惠企惠才补助项目库,指导大院大所结合新质生产力培育、企业品牌形象打造、生产流水工艺提升等重点工作,精心谋划每周“大院大所入企对接日”主题,提升服务针对性。开展“为企解难题”活动,通过企业下单、校地协同创新中心收单、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接单的方式,组织涉企涉才部门、大院大所开展入企公益服务活动,扎实做好维权暖企、帮扶暖企、服务暖企、普惠暖企等工作,累计成功纾解企业用地需求7件,帮助解决企业工序再造、工艺设计、生产自动化等问题26件。依托智能科创人才之家,灵活设置创新圆桌派、大咖茶叙室等校企对接空间,累计开展智汇产业沙龙、成果对接峰会等活动16场次,让企业在家门口就可以“挂专家号”,共同办好企业“家门口的事”。建立院企创新项目联攻机制,常态开展技术诊断、成果转化双向对接,目前已成功转化生产流水工艺自动化等创新成果5项,增加企业生产效益3000多万元。
三、取得成效
累计引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57名科技特派员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助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进行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博纯材料的“硼烷的高效制备及深度净化技术研究”项目为我县首次上榜市级“揭榜挂帅”重大需求榜单(同批全市13个),预期获得市级补助资金200万元;美宏科技与福建(泉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合作实现原本来自美国的生产线国产替代化;中闽建研与华侨大学合作编写行业标准;双恒铝材与闽南理工学院进行产学研项目合作,申报市级新型研发机构;37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率90%,申报通过率位居全市前列。
附件16
德化县以信赋能“大陶瓷”产业发展
报送单位:德化县营商办
一、背景情况
千年窑火中国白,万里诚信德化瓷。福建德化白瓷因独一无二的“白”蜚声世界,有“中国白”之誉。一个产业,崛起一座城。对德化来说,陶瓷既是主导产业,更是民生产业,现有陶瓷企业4000多家,全县35.6万人中,每3人就有1人从事和陶瓷相关的工作,2023年陶瓷产值突破577亿元,是全球唯一的“世界陶瓷之都”。近年来,德化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全力探寻涉企执行“最优解法”,牵头成立“暖企筑信”诚信建设联盟探索党建引领稳企复产新路径,推动发改、工信、市监和陶瓷商协会等各方主体开展联合治理,完善“3?15”企业信用管理机制,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执行力量。
二、主要做法
(一)以“能动”破题,牵头成立“暖企筑信”诚信建设联盟。建立法院“1”个牵头部门+“N”个联动单位共同示范的外部联动机制,形成执行局“1”个责任机构+“N”个法院内设机构协同并举的内部互动格局,打造以“信用?法治?兴瓷”为主题并集宣教、反思、承诺等功能于一体的诚信宣教中心,旨在探索党建引领稳企复产新路径,推动发改、工信、市监和陶瓷商协会等各方主体开展联合治理,充分运用“放水养鱼”“活封活扣”等柔性措施提升企业“造血功能”,实现“保民生”“护营商”双赢效果。
(二)以“善意”解忧,一体推进“三不失信”机制建设。通过推进“事前不敢失信+事中不能失信+事后不想失信”,向被执行人发送预纳失、预限高、预处罚通知书等提前告知不履行后果,共发出纳失预警通知书336份,拘传宣教被执行人485名,引导682名被执行人作出自动履行承诺,促使227名被执行人自动履行456.29万元,126件当场履行完毕、101件达成和解协议,有效激发个人、企业的诚信意识,切实作好“执行”文章。
(三)以“诚信”赋能,努力构建“五步闭环”信用修复法。畅通信用修复渠道,探索创设“信用承诺+信用评价+差异监管+联合惩戒+信用修复”“五步闭环”工作法,为被执行人出具自动履行证明书消除信用“污点”,健全被执行人信用激励机制,推进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向精准化、精细化发展;明确100家重点企业走访名单,开展上门普法、专业解答法律问题,全面排查207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企业,向符合条件的83家被执行企业依法发放信用修复证明,让“诚而不幸”的企业东山再起。
三、取得成效
坚持能动司法,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积极作为,为涉执经营主体延伸司法服务,激发其经营活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在失信联合惩戒“负向”倒逼的同时,建立起守信联合修复的“正向”激励机制,让“正向”激励措施和“负向”惩戒措施相互配合,增强制度实施的叠加效应,为诚信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一是树立“一揽子”处理的宏观执行思路。秉持“每一个案件都是一个营商环境”的理念,尤其对被执行企业的土地和厂房,采取谨慎处理态度,最大限度促成执行和解,协助企业捋清股权架构,从根本上探求问题解决之道,最大限度降低执行措施对陶瓷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帮助企业快速摆脱诉累,尽快投入正常经营发展。既统筹化解双方矛盾、节约司法资源,又平衡保护双方合法权益、实现案涉企业健康发展,实现“保市场主体、护合法权益、助经济发展、促社会稳定”的多赢局面。
二是“如我在执”让执行既有力量又有温度。预失信、预限高、预处罚是在采取强制促使前给被执行人一定宽限期,既督促履行义务,也让被执行人充分预知法律风险。既能确保执行成果、彰显司法权威,又最大限度降低对被执行人企业的不利影响,最终促进被执行人企业主动履行义务,促进法理、事理、情理的有机结合,取得良好效果。
附件17
泉州开发区用好三支服务团队
助推项目审批提质增速
报送单位:开发区营商办
一、背景情况
泉州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力量破解企业在重点项目审批过程中“办事难、办事繁、办事慢”等堵点难点问题,坚持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建好、管好、用好三支服务团队,为项目审批提供全流程服务,力促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效。
二、主要做法
(一)批前会商团队,解决项目准入前问题。设立重点项目服务中心,为项目建设提供批前“会商式”服务。组建由行政服务中心、科经局、资规局、招商中心等部门组成的批前会商团队,了解招商项目情况,在项目落地前,主动对接提供靠前指导服务。细化开发区2024年“项目创优年”活动方案,将全区69个重点项目,建立清单式管理,形成审批台账。针对引进重点项目,一次性告知项目落地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告知项目审批涉及事项的办理流程、办理路径和具体要求,为项目建设清晰规划全流程审批“线路图”。今年来,会商团队已对接开发区医院、磊盛新能源汽车综合体等20多个项目,开展审批之前的靠前服务。
(二)“4+N”“轻骑兵”团队,解决项目建设中问题。建立一支由行政服务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分局、资规局、投资集团等组成的“4+N”“轻骑兵”队伍,深入项目一线,全过程实时跟踪了解项目建设情况,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提供政策宣讲和相关事项申报咨询和指导服务,收集整理项目建设存在困难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调度。开通重点项目服务绿色通道及“帮代办”服务,全力做好项目前期审批服务保障。针对重点项目存在的用地问题,主动与市直相关部门沟通,及时帮助解决土地招拍挂、控规调整等问题,助力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比如杰嘉厂房项目建设项目,从研判到准入,从备案到施工许可证核发,通过“轻骑兵”服务队的精准服务,4个月就完成了项目施工开工手续。
(三)“一站式”审批团队,解决审批多头申报问题。组建“一站式”审批服务团队,在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帮代办专窗,为项目建设提供“一站式”集约服务”。提升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服务能力,全区7个部门487项事项全部进驻大厅,企业开办“一窗通办”,设置“医社保”专窗,水电气网一窗可办。综合运用泉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持续优化联合验收方式,今年以来,对天地星科研车间、宇恒鞋服厂房、开发区智能产业园、文轩公馆等4个项目开展“一站式”竣工联合验收,同时办理建设工程消防、规划条件核实、档案、人防、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等5个验收事项,每个项目从验收到收件办结只用了1.5个工作日,极大程度缩短了审批时间。
三、主要成效
2024年,我区省市重点项目30个,总投资149.46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2.60亿元,1-6月完成年度计划投资52.01%,超时序进度2个百分点。艾德鞋类生产建设项目在开发区“帮代办”服务下,项目进度跑在计划前,五方主体及监测、检测单位高度协调配合,在100天内完成项目桩基工程、土石方工程及近5800平方米的地下室结构封顶。谊嘉宝鞋业7个项目新开工建设,完成开工任务58.33%。
附件18
台商投资区推行标准化工业园区企业“随手开办”
报送单位:台商投资区营商办
一、背景情况
泉州台商投资区聚焦工业园区入驻企业开办服务需求,瞄准开办企业流程长、时间成本高等痛点、堵点问题,依托“亲清家园”智慧监督服务平台,研发建设企业开办“智能导办”功能,在全省率先推行入驻企业掌上开办服务,实现数据智能回填、业务智能导办,让入驻园区企业开办更智能、更便捷、更高效,打造工业园区营商品牌。
二、主要做法
(一)全移动开办更舒心。园区入驻企业仅需在“亲清家园”智慧平台的“掌上轻松办企业”模块点击核名申请,选择企业设立登记的组织类型,系统自动生成电子材料,通过手机人脸验证,对电子材料进行电子签名和实名认证,即可完成申报,有效解决了过去市场主体相关人员均需到场或提前对材料进行签字的痛点问题,实现随时随地移动开办企业。。
(二)全天候受理更省心。在“掌上轻松办企业”系统,嵌入文书生成、电子签名及OCR识别等技术,对业务、流程、数据、档案等进行数字化改造,打造材料最少、环节最简、流程最优、效率最高的网办模式,园区入驻企业只需要完成人员信息、名称信息和经营信息三个模块的数据填报和材料上传,解决过去市场主体业务办理需要现场提交多份纸质材料的弊端,平均填报不超10分钟,助审人员线上核验,实现“24小时响应受理、1天内轻松注册”。
(三)全周期服务更顺心。通过为企业提供精细化“智能导办”办理模式,不仅能一次性同步申办营业执照、预约银行开户等开办事项,还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需求,随时增办医社保、公积金登记等后续服务,实现企业开办全过程分可办、断可续,让企业办事更加轻松灵活。
(四)全过程监督更放心。“掌上轻松办企业”系统植入智慧监督体系,建立权力运行即时可预警、随时可查询、终身可追溯的动态监督机制,企业开办全过程权力运行线上留痕留迹,超时办理等将实时智能推送至云监督平台,由效能部门监督、纪检部门再监督,让企业依规办事“不见面、不跑腿、不求人”。
三、取得成效
通过推行标准化工业园区企业“随手开办”改革,实现企业开办全过程掌上办、无纸化、一趟不用跑。今年来,共受理园区企业开办掌上办件5467件、个体工商户1826件,企业开办环节办理时限全部压减至半个小时以内,个体工商户注册环节压缩至一刻钟以内,大厅窗口压减至2个,变过去注册登记大厅门庭若市为门可罗雀,实现企业注册登记全过程掌上办、无纸化、一趟不用跑。
附件19
台商投资区创新投资审批诉求“益企帮帮”模式
报送单位:台商投资区营商办
一、背景情况
泉州台商投资区聚焦园区台商台胞台企发展诉求问题,打通“线上+线下”政企互动“无障碍”沟通通道,构建“线上有通道、线下有会诊、服务有监督、处置有闭环”的台企发展服务生态,让台商投资审批诉求“一键直达、闭环监督、高效处置”,保障台胞台企生活舒心、发展安心、投资放心。
二、主要做法
(一)线上“益企帮”。创新搭建“益企帮帮”台商投资审批诉求直达通道,开设“27554321”涉企审批诉求服务专线,建立智能化的登记、导办、督办诉求“闭环式”处理机制,监督保障台胞台企“诉求必应”落到实处,台胞、台企可随时通过手机端“一键”提交诉求、系统即时派单流转、部门限时办理反馈,诉求精准直达、政府高效处置。
(二)线下“会诊日”。线下配套建立台商投资审批协调“会诊日”机制,组建由审批、劳动、金融、税务、教育等各职能部门组成审批会诊服务队,固定每月15日与台胞台企面对面“会诊”,现场协调解决台商投资审批诉求,同时结合台商投资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及痛难点,每季度组织开展“大篷车、轻骑兵”深入台资企业和台资项目一线,就项目谋划和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审批难题和各种困惑把脉问诊,从专业政策角度找寻破解之策,全力以赴帮助台资、台商投资项目协调解决疑难杂症。
(三)过程“云监督”。“益企帮帮”平台植入智慧监督体系,建立权力运行即时可预警、随时可查询、终身可追溯的动态监督机制,台商投资审批诉求办理全过程线上留痕留迹,超时办理等将实时智能推送至纪检监察“云监督”平台,创新构建“主管部门监管、效能部门监督、纪检部门再监督”的三级智慧监督机制,全面构建“登记—会商—处理—回访—研判”的解决闭环,确保台商投资企业审批诉求得到及时响应、妥善解决。
三、取得成效
“益企帮帮”机制建立以来,累计接到咨询热线158次,在线诉求信息106条,涉及审批服务、劳动用工、子女就学、水电气网、奖补兑现、合同承兑、融资磋合等与台商投资企业强相关事项,均在24小时内响应,全部及时反馈解决到位;累计组织5场“会诊”,帮助37家台资企业解决涉及用地审批、政策执行、报建材料等问题49个,企业网上评价满意率100%。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